貶值促發降準 降低理財利率 掃清降息障礙
鉅亨網新聞中心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海通證券9日發布研究報告指出,未來降準還將配合降息,刺激信貸供需,而降準的效果將體現在銀行理財的資產設定和收益率上。而理財和回購等市場化利率的下降將掃清央行降息的障礙,真正啟動降息周期。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在報告中指出,我國出口增速與人民幣指數高度相關,而過去半年人民幣匯率跟隨美元大幅升值20%,意味著2015年的出口將會受到極大的負面影響。因而目前政府存在著主動貶值以穩定出口的動力。問題在於貶值的啟動會導致資金流出,使得國內流動性收緊。因而歷史上的人民幣貶值期均伴隨著央行降準,以釋放流動性對沖資金流出。
觀察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從2014年二季度起出現了資本項目的持續逆差,但由於經常項目依然維持巨額順差,因而外匯儲備基本零增,體現為2014年5月份以來的新增外匯占款基本為零。從外匯占款總量而言,並未大規模資金流出,因而降準仍將釋放出巨額新增流動性,估算在6000億左右。
對於降準的影響,報告認為,首先,從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角度考察,法定準備金率的下調意味著銀行在表內的自營賬戶多了6000億可支配資金,而這部分資金可以用來發放貸款或者購買債券。
從過去兩輪降準的經驗看,在降準約3個月之后均會出現信貸增速的短期反彈,這也就意味著降準雖與貶值有關,但更重要的目的還是在於釋放流動性,增加信貸供給以便企穩經濟。
信貸的發放依賴於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如果只是單純增加銀行信貸供給,未必有需求的增加相匹配。以往央行的政策放松周期往往同時啟動降息降準,意味著同時增加信貸的供給和需求。
過去每次放松周期的降息均在兩次以上,降準在3次以上。考慮到本輪經濟增速已經創出24年新低,因而降息降準次數應不會低於歷史,因此未來應至少還有1次以上降息, 2次以上降準。
報告指出,央行未必是不愿意降息,而是對利率市場化存在顧慮。
從上次降息的結果來看,存款利率在上浮之后其實未降,而相同性質的3個月理財收益率還有所上升,這意味著銀行的綜合成本並未下降,因而商業銀行並不存在下調貸款利率的動力。如果只是強行通過央行指導商業銀行降低基準利率未必有效,而只有降低了市場化的銀行理財收益率之后,央行降息才會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降準對銀行理財的資產設定有著重要影響。在當前經濟低迷的情況下,降準后商業銀行自營賬戶增加的6000億資金未必會放貸款,但肯定會去買債券,債券利率必然會大幅下降。目前銀行理財的資產設定35%以內是非標資產,而65%以上是標準化資產,其中債券類資產的占比在60%左右。而市場上的債券供給是有限的,因而銀行理財可以買到的債券和利率都會下降。
降準對銀行理財的可設定資產會產生重要影響,會導致理財可投資資產的減少和資產收益率的下降,反過來會倒逼銀行理財收益率的下降。從過去兩次降準的經驗看,在降準啟動3個月之后的銀行理財收益率會出現顯著下降,1年平均降幅在1%左右。而如果未來降準持續展開,預測15年銀行理財收益率降幅也有望達到1%。
而回購利率的高企與銀行理財高收益率密切相關。由於銀行理財給客戶的收益率高達5%左右,因而4%左右的回購資金成本對其而言仍有利可圖。因而只有在理財收益率大幅下降到4%左右之后,市場回購利率才有望真正降至3%以下。而理財和回購等市場化利率的下降會掃清央行降息的障礙,真正啟動降息周期。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