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奧巴馬亞洲行意在出口應淡看"過中國而不入"

鉅亨網新聞中心


印度尼西亞百年一遇的火山大爆發打亂了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亞洲之旅。

11月10日,奧巴馬匆匆結束對印尼24小時的“旋風式”訪問,飛抵韓國,準備參加11月11日在首爾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

韓國是奧巴馬此次亞洲行的第三站,11月5日至14日期間,奧巴馬先后對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和日本進行國事訪問。

由于訪問路線途徑中國重要鄰邦,卻偏偏少了中國,奧巴馬此行的真正意圖也如墜入火山灰一般,難以揣測。


有媒體用“圍繞中國一圈”的說法來形容美國總統此行,暗示美國欲借助周邊國家的力量遏制中國。11月8日,奧巴馬在訪問印度的最后一天里,高調宣布支持印度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更是被《紐約時報》等美國主流媒體解讀為“抗衡中國之舉”。

然而,許多美國分析人士并不這么看問題。美尼克松中心中國研究處主任湯姆遜(Drew Thompson)告訴本報記者:“(奧巴馬)總統在他上任之初就訪問了中國,但還有很多亞洲國家有待他去訪問,其中就包括他的第二故鄉印尼。所以奧巴馬此行跳過中國不足為奇。”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沈丁立也呼吁,中國等亞洲國家要培養自信,“美國總統亞洲行,為何一定包括中國行?”

強化美亞經貿關系

不過,奧巴馬亞洲行包圍中國說本周還是傳到了美國,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國輿論的看法。

11月8日,美國C-Span電視臺記者在其早間政治談話節目《華盛頓日志》中質疑:“奧巴馬訪問亞洲偏偏跳過中國。從中國文化角度得出的理解,會不會加劇中美兩國緊張關系?”

湯姆遜表示,中美部分媒體恐怕過度解讀了奧巴馬此舉。他認為,“維護和加強美國與本地區的關系是美國外交基本方針之一。它既不是受中國影響而生,也不是中國崛起的后果。它是美國為了自己利益和維護該地區和平,采取的長期方針。”

本報記者梳理奧巴馬此次行程發現,雙邊經貿合作是奧巴馬此行的一大利益關注。

在訪問印度期間,美國宣布放松對印度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美印雙方簽署了100億美元的商業合作協議,預計給美國創造5.4萬個就業機會。

奧巴馬在與印尼總統蘇西洛舉行的聯合記者招待會上強調,美國將竭盡全力加強與印尼之間的經貿合作,盡快把美國在印尼貿易伙伴之中的排名從第三位提高到第一位。白宮東亞事務主任貝德8日透露,美國與印尼也有重大經貿合作項目正在商談,項目來自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在韓國,美韓領導人將就批準美韓自由貿易協定展開進一步磋商。兩國政府2007年就簽署協定,目前只待美國國會批準。日本是美國在亞洲的盟國,兩國共同利益更不可勝數。

墨西哥前總統、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國際咨詢委員會成員埃內斯托·塞迪略認為,促進美國對亞洲的出口是奧巴馬此行首要目的。

“亞洲國家對美出口規模龐大,美國當然也有權擴大向亞洲的出口,這才是雙贏。”他對本報記者表示,G20首爾峰會召開在即,“要想平衡世界經濟,亞洲國家就不能保持像過去那么多的貿易順差,也不能像過去那么快地積累外匯儲備。而美國也有義務去重新平衡世界經濟,否則它對世界也負有道德債務。”

此外,地區安全也是奧巴馬此行另一重大關切,但埃內斯托·塞迪略表示,“我們應該把所有地緣戰略問題和我們所面對的經濟、金融問題區分開來。”

中國“幻影”

奧巴馬此次亞洲行或許真意不是針對中國,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蘭普敦(David Lampton)認為,“在奧巴馬此行的每一站,中國都將如‘幻影’般出現在談判桌旁”。

美國總統此次亞洲行的某些做法也難免有“遏制中國”之嫌。

在印度,奧巴馬聽取了印方對中國強化與巴基斯坦合作的關切。在印尼,兩國領導人討論了南中國海問題。在韓國,奧巴馬表示,他將利用G20峰會討論世界貿易不平衡及匯率問題。在日本,美日兩國首腦預計就中日領土爭端交換意見。

但湯姆遜在和本報記者的交流中還是表示,“遏制說”只是部分中國人對自身前途缺乏安全感的一個表現,也是這些人對外界認識不足的結果。

中美兩國經貿關系深厚,兩國現在互為最大投資國和第二大貿易伙伴國,一國的興衰牽扯著另一國的榮辱。

湯姆遜據此認為,兩國不會以遏制手段對待對方。他繼而表示,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美國將在外交上長期鼓勵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做負責任大國。即使在最為敏感的軍事與安全領域,美國也倡導兩國加強對話。這看不出“遏制”的影子。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吳心伯教授此前也曾對本報表示,合作將是接下來一段時間里中美關系的主調。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