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夾擊 港股上下兩難
鉅亨網新聞中心
港股上周未見明確方向,繼續呈現橫盤震蕩走勢,恒生指數全周波動僅646點,波幅不足3%。事實上,恒指已于22800點至23700點的窄幅區域震蕩了18個交易日,成交量也顯著回落。縱使歐美股市和個別亞洲股市相繼破頂,但在內地加息陰霾仍未消退的背景下,內地A股及港股始終難以擺脫弱勢,加上基金年結獲利離場,以及本港百分百存款保障年末到期等不利因素的困擾下,港股沽壓不輕。
港匯近月明顯轉弱,美元兌港元由7.76水平上探至7.775水平,顯示年末確有資金流走現象。觀察港股整體表現,亦不可掉以輕心,大市雖然未有明確方向,但個別板塊如汽車股、內需股、醫藥股等熱門板塊,近期跌勢相當顯著;而中資股整體表現明顯弱勢,國企指數更于周五跌穿徘徊區,創近兩個月新低。由小盤股的資金流向可見,歐美基金有年結離場的情況,加上內地收緊銀根,港股短期要出現大幅反彈并非易事。
內地剛剛于上周末公布一連串的經濟數據,11月份新增貸款略高于預期,令筆者擔心年末市場缺乏充足流動性,更為重要的是11月份CPI數據,在食品價飆升的情況下,通脹高達5.1%,雖然發改委負責人稱通脹已見頂,但在食品、住房價格未有明顯回落的情況下,估計未來兩個月CPI即使回落,幅度亦有限。雖然中央態度上不愿加息,但為了避免經濟過熱,通脹過高,年底前被迫加息的可能性仍不可忽視。
上周五,中國人民銀行公布再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為一個月內第三次上調,顯示央行收緊銀根的決心。雖然目前普遍的觀點是在海外流動性持續寬松的背景下,央行加息空間受到抑制,但畢竟加息相對于上調準備金率,在控制通脹預期方面更為有效。因此,在高通脹的背景下,央行一日不加息,不明朗因素將繼續籠罩市場,令兩地股市持續受壓,難以重拾升勢。雖然存在種種不利因素,但投資者亦無需過分悲觀,美聯儲將于本周議息,在國債收益率急升至半年新高的情況下,市場憧憬美聯儲可能再推量化寬松來壓低息率,在QE3的預期下,美元再度走軟,商品價格走向新高,這將對股市帶來利好作用。
綜合而言,在中國內地的收緊銀根政策和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夾擊下,身處中間的港股短期難見明確方向,預期恒生指數將繼續于22700至23300點窄幅波動。對于長線投資者而言,這次大調整應為一次吸納良機,相信中長線反復向上的勢頭未有改變,現水平已具吸納價值;對于短線投資者,則宜炒股不炒市,應避開年內升幅已高的股份,因為該類股份將會是基金獲利離場的主角,較值得看好的是資源股及基建股,投資者不妨趁調整尋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