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超級致命惡菌藏醫院布簾床頭櫃… 伺機入侵病人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醫院環境滿佈超級惡菌,其中多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 (MDR-AB) 短短數年間極速變惡,嚴重患者出現致命的肺炎或細菌入血,無藥可醫。更駭人的是,這種超級惡菌通常藏在醫院不常消毒的角落,如床邊的布簾、病房、床頭櫃等,壽命年長達一年,伺機侵襲抵抗力弱的病人。
據《明報》報導,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研究了 2005年 4 月至 2006 年 7 月 15 個月間,香港受多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感染的 48 個案例,全部來自包括瑪麗醫院在內的 4 間分佈港九新界的大型急症醫院,總涉及 25 間病房出現的廣泛入侵性爆發。
當時分析顯示, 48 個案例中,只有 1.7% 對抗生素亞胺培南 (Impipenem) 呈抗藥性。但事隔 3 年,專家再分析 2008/2009 的數據,發現該 4 間醫院在該年度至少逾百人感染鮑氏不動桿菌,當中對亞胺培南呈抗藥性比例,由 3 年前的 1.7% 暴增至 33-46% ;單是瑪麗醫院便有 33% 病人呈抗藥性,反映病毒在數年間極速變強。
專家解釋,亞胺培南在香港使用的抗生素中是效力最強的「最後防線」,若果病菌對此藥呈抗藥性,其餘抗生素更難起作用,意味約一半感染者近乎「無藥可治」。
他指出,公院住院病人受惡菌侵襲愈來愈普遍,估計是因為醫院不乾淨,藏菌的高危地方,卻是病人經常接觸但院方不常更換或消毒的設施,如遮隔病床的簾、病床旁的頭櫃等。這些惡菌可在醫院內 24 小時恆溫環境下生存至少一年,伺機侵襲長期住院、抵抗力較差及傷口須長時間才會癒合的病人。
紀錄發現,聯合、威爾斯和瑪麗醫院均曾傳出爆發鮑氏不動桿菌個案。衛生防護中心於 2008 年 4 月 9 日發出新聞稿,證實聯合醫院出現 3 宗感染,當中一名 75 歲男病人不治。威爾斯醫院在同月 26 日發稿,指 2008 年首 4 個月內共出現 20 人集體院內感染。
衛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表示,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在香港不屬法定呈報的傳染病,過去數年沒接獲自願呈報,由於不用呈報,私院情況亦不為外界所知。
專家批評,一般 1 比 99 漂白水已足夠殺死惡菌,惟不少醫院的清潔工作不夠仔細,任由醫院環境骯髒,惡菌只會愈來愈厲害。他建議當局應引入一套微生物監測系統,評估醫院衛生情,以及應把惡菌控制列作各聯網總監的工作表現指標。
研究中得出 33% 感染者對亞胺培南呈抗藥性的瑪麗醫院,院方發言人回應本報查詢時強調,公立醫院有感染控制的臨指引,一般而言,院內病床、枕頭、排版、椅子、床頭櫃、洗手間及浴室會每天清潔,病床間的簾子則每周清潔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