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金融管理辦公室CEO:如何尋求澳大利亞國債供需矛盾的平衡還是未知數
鉅亨網新聞中心
澳大利亞金融管理辦公室CEO海登13日表示,澳政府凈債務未來幾年將逐步下降,但市場對其國債需求卻非常強勁,這之間如何達到平衡還是未知數。
綜合外電5月13日報道,澳大利亞金融管理辦公室(Australian Offic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以下簡稱AOMF)首席執行官海登(Neil Hyden)13日表示,預計新的全球流動性監管措施出臺之后,銀行業對國債的需求將十分強勁,而各國卻計劃在未來幾年削減國債發行量,這之間如何達到平衡,目前還是未知數。
澳大利亞在發達國家中的債務水平最低,而且根據其政府的計劃,預算將很快回歸盈余,并逐步償還債務。有鑒于此,分析師們表示,對該國高收益AAA級證券的需求將遠超供應。
在這之外,即將出臺的全球監管新規則預計將要求銀行在資產負債表中持有更多國債,以此作為流動資產,這將加劇供需失衡的矛盾。
海登表示,即使預算回歸盈余,澳大利亞政府也會維持債券市場的流動性;但要在削減新債發行量和確保銀行持有足夠數量債券之間達到平衡,仍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在接受采訪時指出,這一點還沒有完全清楚,還有一些決定將留待以后。
海登稱,政府會發行新債來維持市場流動性,但問題是,發債籌得的資金需要有用武之地,如果不花在預算上,就必須當作金融資產儲存起來。
他表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謹慎的全球監管機構要求銀行必須持有債務證券的種類,這反過來又會決定澳大利亞政府的行動。
海登指出,“若銀行根據規則大量持有澳大利亞國債,但將其儲存起來不進行交易,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政府為維持市場流動性而發行的國債數量會越來越高?這是需要解決的其中一點。”他表示“我們預計未來幾年澳大利亞凈債務規模將減少,但這并不等同于總債務規模將下降。”
在此次全球經濟危機爆發之前,澳大利亞連續幾年都有預算盈余,其發行國債的目的也只是為了維持市場流動性。
在11日公布的年度預算報告中,澳大利亞政府預計2011/12財年凈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將觸及6.1%的峰值,遠低于之前一次預計的在2013/14財年出現的峰值10%。報告還預計,政府凈債務將在2018/19財年降至零。與之相比,預計2011年主要發達經濟體債務占GDP的比重平均將達到82.4%。
澳大利亞政府計劃在2011財年發行到期時間分別為2014年、2016年、2023年以及2025年的名義債券,并將通脹掛鉤債券的期限延長至2030年,總規模僅為370億澳元。
海登表示,對澳大利亞國債持有人進行登記的計劃將在2010年到位并實施。該國議會2009年投票決定對澳大利亞國家以及州政府債券的所有受益持有人實施電子登記,與美國以及新西蘭實施的登記措施相類似。分析師們表示,此舉沒有實際意義,因為投資者可以通過投行購買澳大利亞國債。
海登指出,目前可用的數據顯示,約60%的澳大利亞國債持有人在國外。他表示:“超過一半的持有人在國外,我預計這種情況將持續下去。”
海登稱,即便澳大利亞利率面臨上調(這會影響短期債券價格),但市場對澳大利亞各種期限國債的需求仍十分強勁。
澳大利亞金融管理辦公室尚未決定何時發行新的2025年到期的名義債券以及2030年到期的指數掛鉤債券,但若新債上市,很可能會遭到搶購。
海登表示,金融管理辦公室的每周招標系統有靈活性,可以在必要時避免在發生重大事件的情況下發行新債,例如:公布通脹數據的時間,或者財年末。他指出:“我們不希望在市場動蕩時發行新債。”
(曹洋 編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