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股市要聞導讀(11月10日)
鉅亨網新聞中心
9日A股走勢回顧滬深300指數收盤報3,523.95點,跌0.69%;滬綜指收盤報3,135.00點,跌0.78%;深成指收報13,714.29點,跌0.67%,兩市共成交約353億股,成交金額約4,473億元,與上一交易日收盤成交額4,530億元略有萎縮。
滬深A股11月9日收盤震蕩下跌。滬深A股早間開局展開弱勢震蕩,場內多空雙方圍繞3,150點支撐位繼續爭奪,由于目前市場熱點主要集中于題材性板塊,對于權重品種而言,分化格局使得大盤上行力量偏弱,指數的表現乏力。從市場整體演繹風格來看,題材股仍然是牽引行情的關鍵因素,由于權重品種走勢低迷,這顯示目前市場預期上的分歧有所加劇,短線A股面臨震蕩的要求比較強烈,預計兩市將延續震蕩。
10日消息面
發改委:今年全年物價漲幅將略超3%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9日舉行的全國煤炭工作會議上表示,估計今年的物價指數要稍微高于年初制定的目標3%。這是國家部委有關負責人首次表示今年物價漲幅會超3%。這一表態與此前國家發改委多次強調“今年物價控制在3%以內的目標沒問題”有所出入。實際上,從今年5月開始,由于食品價格上漲幅度較大,CPI數據連續多月超過“3”或接近“3”警戒線,更有機構預測10月CPI漲幅或將達到甚至超過4%。盡管存在多重影響物價超過預期的因素,但張平表示,今年有信心控制好物價,基礎在于今年我國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最高點,食用油庫存也較為充裕。
外匯局:嚴打“熱錢”跨境流動
為合理引導跨境資金流動,打擊“熱錢”違規流入,維護我國涉外經濟和金融安全,國家外匯管理局9日發布的《關于加強外匯業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完善銀行結售匯頭寸管理,調整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管理,嚴格金融機構短期指標和對外擔保余額管理等。《通知》的出臺,進一步規范了貿易、外商直接投資、返程投資、境外上市等渠道的資金跨境流動,特別是加強了對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短期外債的管理,強化了銀行在辦理外匯業務時的真實性審核義務,有利于進一步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資金流入和結匯,防范“熱錢”跨境流入帶來的金融風險,促進我國經濟金融健康有序發展。
通脹壓力進一步加大 年內或再度加息
CPI增速10月份或將創全年新高,預計11月份會有所回落。但隨著美國二次量化寬松政策推出,商品價格出現了快速上漲,CRB綜合指數不斷刷新今年新高,這也為全球中期的通脹走高埋下了伏筆。針對貸款超預期和外匯占款增長快,人民銀行雙管齊下,實施差別提高準備金率和加息的手段,預計信貸控制在四季度將更加嚴格。加息意味著中央對于經濟中樞下滑的容忍度在提高,表明房地產調控的決心十分堅定。本次加息將不會以經濟增長是否下行,而將是以泡沫是否減弱為結束標志。按此節奏,2010年將會再次加
息。
馬德倫:中國央行不會放任通脹出現
央行副行長馬德倫11月9日在北京國際金融論壇2010年會上表示,雖然外匯大量流入國內導致央行投放大量貨幣,但央行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公開市場操作,通過對沖來控制過多的貨幣。央行對于貨幣供應總量有調控目標,也在致力于實現此目標,不會放任通貨膨脹的出現。馬德倫還表示,美國實行的新一輪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或許對于美國經濟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對于全世界經濟的不利影響已經顯現。量化寬松引起了通脹的擔憂,也增大了新興市場國家國際收支調整的壓力,另外還會引起資產泡沫,這些方面必須要警惕。
社科院專家:“十二五”濟中國經增速應放緩至8%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卓元9日在“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上表示,“十二五”期間,中國應適當放緩經濟增速至8%左右。同時,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張卓元說,中國在2010年GDP增速預計在10%左右,但是中國要逐漸使經濟增長回到常態,以使經濟長遠平穩較快發展。很多地方以GDP掛帥、急功近利,帶來了資源緊張、環境惡化等問題。“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由著名科學家路甬祥和著名理論家鄭必堅于2003年共同倡導發起,邀請中外領導人、專家學者就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等熱點問題進行學術探討和交流,致力于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結合、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貫通。
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下月發布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表示,我國醫藥生物“十二五”規劃有望于12月份正式對外發布,規劃的大體內容已經明晰,只有部分內容尚需完善修改。此次規劃并未特別強調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速度,而將重點放在了“轉型”和“升級”上。規劃中包含了對藥物制劑產業、現代中藥、創新藥的具體支持政策,還明確了許多支撐計劃及項目以完成“十二五”產業目標。對于原定年內出臺的“藥物價格管理辦法”推遲到明年出臺的消息,于明德表示,暫時沒有看見相關正式文件。這一消息卻使得11月9日生物醫藥板塊在全部A股下跌0.47%的同時大漲2.61%。
大藥企跨省重組后改擴項目將優先核準
工信部9日消息,工信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三部門日前印發《關于加快醫藥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明確醫藥行業今后產品、技術、組織、區域和出口結構調整的主要任務和目標。《意見》指出,要對大型醫藥企業跨省(區、市)重組后的改擴項目優先予以核準,在股票發行、企業債券、中期票據以及銀行貸款方面給予支持。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在價格核定過程中給予單獨制定價格的政策。
中國將加快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9日表示,中國將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穩步推進礦業權整合,建設大型煤炭基地。據介紹,“十二五”期間是構建新型煤炭工業體系,實現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時期,煤炭工業總體發展目標是:開發布局明顯優化,資源配置及勘查規范有序;煤炭生產以大型煤炭企業、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現代化煤礦為主,基本形成穩定供應格局,到2015年,形成10個億噸級、10個5,000萬噸級特大型煤炭企業;科技創新取得新進展,煤炭工業面貌進一步改善,全國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75%以上,千萬噸級煤礦達到60處。
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須每半年還本付息一次
針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普遍存在的整借整還、風險延期暴露問題,監管機構日前明確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切實防范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風險,落實分期還貸要求,做到每半年還本付息一次,利隨本清。監管機構要求銀行在充分考慮項目建設期、達產緩沖期等情況前提下,采取合法措施,結合統一約談,逐一落實分期還貸要求。此外,各銀行需要做好合同修改工作,按季統計工作進展和分期還貸情況。據監管部門公布的最新數字,截至6月末,商業銀行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達7.66萬億元,其中存在嚴重償還風險的貸款約占23%。這意味著融資平臺貸款風險敞口約1.5萬億元,而同期監管部門公布的銀行業撥備約為1.3萬億元。
中國基金業協會正在籌備之中
我國基金行業獨立的自律性組織——中國基金業協會正在籌備之中。據介紹,正在籌備中的中國基金業協會將是根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設立的全國基金行業自律性組織,為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法人。當前,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尚沒有自己獨立的自律組織,而是統一納入中國證券業協會的自律管理體系中。據悉,我國目前已有61家基金公司管理基金619只,資產凈值達2.2萬億元,基金份額2.4萬億份。
境外市場綜述
美國股市周二收低。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60.09點,收于11346.75點,跌幅0.53%;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17.07點,收于2562.98點,跌幅0.66%;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9.85點,收于1213.40點,跌幅0.81%。
美元在紐約匯市周二后市大幅走高,投資者大舉撤離高風險資產,買入美元以求避險。紐約匯市尾盤市場波動劇烈,歐元、英鎊和日圓均在美東時間下午3:30之后不久觸及新低。大宗商品貨幣也出現下滑,新西蘭元跌1.3%,澳元跌1%。周二后市,電子交易系統顯示,歐元兌美元報1.3775美元,周一尾盤為1.3921美元。美元兌日圓報81.83日圓,周一尾盤為81.17日圓。歐元兌日圓報112.72日圓,周一尾盤為112.99日圓。英鎊兌美元報1.5991美元,周一尾盤為1.6135美元。美元兌瑞士法郎報0.9677瑞士法郎,周一尾盤為0.9660瑞士法郎。美元指數從77.0035升至77.735。
黃金期貨結算價周二再創新高,因為有關歐元區債務問題的擔憂卷土重來,增強了投資者的避險需求。紐約商交所Comex分部交投最為活躍的十二月黃金期貨合約結算價漲6.90美元,至每盎司1,410.10美元,漲幅0.5%。該合約今日一度觸及每盎司1,424.30美元的紀錄盤中高點。其他貴金屬也走高,銀期貨創30年新高,鈀再創9年高點,鉑也觸及了2008年7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
原油期貨結算價周二走低,結束了此前六天的連續上漲勢頭,受美元反彈影響。紐約商交所十二月原油期貨結算價跌0.34美元,至每桶86.72美元,跌幅0.4%。ICE布倫特原油期貨結算價最新跌0.30美元,至每桶88.16美元,跌幅0.3%。原油期貨早些時候曾攀升至兩年新高87.63.美元,但隨后于午盤扭轉了升勢。隨著美元走強,原油價格回吐了早盤漲幅。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賤金屬周二收盤走高,受強勁的基本面因素以及中國的利好數據提振。銅期貨合約進一步逼近位于每噸8,940美元/噸的歷史高點。盤中該合約曾觸及28個月高點8,882美元/噸。而錫期貨則創下27,500美元/噸的新高。庫存水平的持續下降,對于供應的擔憂,加上強勁的中國汽車銷售數據以及對于周三中國將發布強勁貿易順差報告的預期均助推賤金屬價格走高。
香港股市周二收盤走低,結束了連續六個交易日的上揚走勢,因信和置業(Sino Land)配股引發了地產類股的回調。恒生指數跌253.77點,至24,710.60點,跌幅1.02%,盤中在24,687.30點至24,963.26點之間波動。成交額總計1,167億港元,高于周一的1,029.2億港元。
(吳蘭蘭 雷東升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