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縮季 信托火
鉅亨網新聞中心
企業從信托公司融到錢后,自然是借新還舊。”老王坦言。
信托公司和出資人也正好趁“緊縮季”,從企業身上賺些利潤。老王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等到12月中旬以后,有些銀行新一年的貸款額度將下發,那時信貸資源就不會如此炙手可熱了。
現在的行情是:一般企業通過信托計劃的融資成本達10%左右。按照協議約定,信托公司拿1.5%至3%的管理費,剩下8%左右給投資方。
“其實信托公司的盈利就1個點左右,主要還是出資人比較強勢。我們也不希望讓企業融資成本太高,但發起一個項目必須得到投資方的資金支持,現在很多機構比如一些大企業的財務公司、保險公司,要價都很高,一般資金價格低于8個點都免談”,老王說。
對于這種狀況,華潤深國投信托有限公司總經理孟揚表示,“信托規模在增長,收益率卻在下降。信托公司簡直成了金融業的‘制造企業’,干得很辛苦,掙的卻很少。”
在信托公司大倒苦水的同時,高額融資費用對企業來說卻是難以承受之重。老王說,為了避免出現項目結束、企業無力還錢的情況,信托公司極為看重企業的抵押物狀況,只要企業的抵押物充足,即使到期企業無力還款,信托公司還可以處置抵押物。
他介紹,現在信托公司做一些項目時,一般都需要企業用土地或房產做抵押,然后按照抵押物評估價的七成來完成項目設立。“考慮到未來抵押物的升值預期,即使有些企業現金流不好,憑著抵押物評估環節的雙保險,信托資金仍可以介入。”
規模上得太快,行業就容易有虛火。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以來,“政信合作”、“銀信合作”、“房地產信托”從全行業熱捧到被監管部門叫停或警示風險,折射出當下部分信托公司的投機性。
專家表示,這種盲目的抵押物崇拜和簡單快速的業務擴張,已引起監管機構對信托業風險的擔憂。其實,現在信托公司在每個單一領域都會遭遇專業金融機構的競爭,前者在競爭中沒有任何優勢可言,資金成本也略高。一般客戶基本上在融資無門、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尋求信托公司的幫助。這里面的潛臺詞是,項目本身所蘊含的風險較高。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有些“過熱”的信托融資將出現一定程度降溫。
面對信托行業呈現出的“短視”投機逐利行為,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此前表示,信托行業發展的關鍵要解決和改變信托業務的類信貸化,不能成為銀行的補充,要專注于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業務,使自己成為真正的信托理財機構。現在來看,如何完成量變到質變,行業已走到關鍵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