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個股

產地爭奪戰升級 葡萄酒公司逐鹿澳洲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紅酒公司逐漸涉足澳大利亞的葡萄原酒市場,分析師認為,中國公司物色澳洲葡萄酒廠,除了看好行業的發展前景,更關鍵的是基于產地的爭奪。

據證券時報2月10日報道,“這一批從澳洲進口的300瓶紅酒,很快就賣光了。”在深圳涉足紅酒生意的鄭懷遠表示,澳大利亞葡萄酒在國內零售每瓶150元人民幣,成本不到三分之二,利潤比較高。2009年中國葡萄酒進口量大幅增長,其中產自澳洲的紅酒進口量增幅最為明顯。


數據顯示,澳洲已成為中國第二大葡萄酒進口國。2009年前三季度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葡萄酒3,125萬升,同比增長1.8倍。2009年澳洲向中國出口葡萄酒金額總計9,300萬澳元,同比上漲50%。

法國酒莊不再一枝獨秀,來自澳洲、智利等地的葡萄酒也受到不少業內人士的青睞。有專家認為:“法國紅酒講究年份,因為歐洲的天氣時好時壞,葡萄每年的產量和品質都不同,而澳洲、南非等地總是陽光燦爛,出產的葡萄酒講究新鮮的口感。”

澳洲等地葡萄酒進口量大增,保稅區模式的推廣功不可沒。2008年到2009年期間,除了傳統的進口酒保稅龍頭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外,廣州、廈門、寧波等都興起了一大批定位于進口葡萄酒的保稅區。廣州保稅區目前打造的國際酒類交易中心,經營重點是進口葡萄酒。寧波保稅區有關負責人也表示,2009年9月以來申請注冊登記的進口葡萄酒企業突然飆升,葡萄酒進口呈爆發式增長。

來自國聯證券的分析指出:“各口岸地對進口葡萄酒設立優惠措施,和吞吐量下降有著直接關系。保稅區模式的推廣,將加速進口葡萄酒的全國布局,降低進口酒交易成本。”上海證券分析師滕文飛表示,目前葡萄酒行業已明確步入上升周期,預計國內市場景氣度2010年上半年可恢復到25%的增速,同時進口葡萄酒對國內市場的沖擊將繼續加大。

中國公司澳洲并購

有消息指出,中國最大的食品貿易及生產商中糧集團正在物色澳洲的葡萄園以及葡萄酒廠。王朝則于2009年完成了對澳大利亞一家大型葡萄酒廠的收購。張裕A(000869)總經理周洪江也曾公開表示,在未來3到5年間,張裕不排除繼續擴展國際酒莊聯盟,尋求與美國、澳大利亞等其他國家頂級酒莊的品牌聯合。

此外,原本主業并未涉及紅酒的公司,也有意向逐鹿澳洲紅酒市場。據悉,光明集團已開始尋找澳洲的葡萄酒企業作為繼糖廠之后的下一個收購目標。

有專家指出,中國紅酒公司逐漸涉足澳大利亞的葡萄原酒市場,一方面說明國內釀酒葡萄基地建設跟不上葡萄酒市場的發展步伐,另一方面也表明紅酒公司正在用更為開放的眼光來參與國際供應價值鏈條的爭奪。

“國內公司紛紛在澳大利亞并購葡萄酒企業,一方面是看中了國內葡萄酒行業的發展前景,另一方面是看到了葡萄酒消費升級的趨勢,國內的葡萄酒消費將更專注于品牌和品質,進口產品需求逐年增加。”來自國聯證券的分析強調,中糧和光明作為國內主要的食品生產企業,都注意到葡萄酒行業的發展空間,一旦收購澳洲葡萄酒企業,光明可以很快進入葡萄酒行業,而中糧則可以進一步豐富產品線。

中投證券分析師黃巍表示:“對于葡萄酒公司而言,產地非常重要,而中國現有的葡萄酒原料基地幾乎被瓜分殆盡。”在他看來,中國公司物色澳洲葡萄酒廠,除了看好行業的發展前景,更關鍵的是基于產地的爭奪。

從需求的角度看,葡萄酒在中國是典型的朝陽行業。盡管中國葡萄酒行業近幾年都保持了平均15%的高速增長,但目前中國人均葡萄酒年消費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葡萄酒消費總量僅占全國酒類年消費總量的1%,增長空間極大。

巧合的是,現在中國葡萄酒公司迎來了低成本并購的機遇,原因是澳洲紅酒產業嚴重過剩。盡管目前國外葡萄酒價格已步入上升通道,但產能過剩的情況短期內難以逆轉,其中澳大利亞的情況尤為嚴峻。澳大利亞葡萄酒生產商PETER Lehmann Wines表示,目前澳大利亞的葡萄酒行業已到了15年以來最惡劣的時期,全國葡萄產能為200萬噸,而需求量僅有1.5萬噸。

中國葡萄酒公司的產地爭奪戰燒到了國外。澳大利亞是中國公司海外并購首選地,現在企業的并購目標除了礦山之外,又有了新的內容。這是因為中國公司已經不再滿足于從澳洲進口葡萄酒,而是希望擁有品牌以及整個葡萄園。

(王彥彥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