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玉米長勢良好增產概率大
鉅亨網新聞中心
大連商品交易所組織的吉林主產區考察顯示,本年度玉米生產情況良好,當前國內玉米市場供給后勁仍存,預計7-8月份國內玉米市場供給數量增加。
據中國證劵報6月10日報道,5月31日至6月4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參與大連商品交易所組織的考察團對2010年吉林主產區玉米播種、生長以及上年度庫存情況進行調研。根據接觸到的情況,考察團認為今年玉米播種面積穩中有增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在不出現重大災害天氣的前提下,玉米產量將恢復至2007和2008年時的水平,而在即將到來的7、8月份市場供應將會增加。
“最近玉米苗長勢不錯,如果不出現異常天氣,我覺得今年玉米增產沒太大問題!”吉林公主嶺市響水村村長王景村指著眼前一大片茂盛的玉米地表示。事實上,這也正反映了主產區——吉林玉米播種、生長情況的樂觀形勢。
苗情良好 播種面積穩中有增
吉林省是我國最重要的玉米產地,處于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的核心區,常年玉米產量在1,900萬噸以上,且商品率超過80%。考察團在對2010年吉林地區播種面積考察中了解到,由于2010年春雪大、氣溫低、回暖晚、解凍慢等不利的氣候條件,今年播種進度普遍延后1至2周左右。但由于改種現象較少,保證了玉米種植面積較上一年度并無太大的變化。綜合走訪的地區來看,吉林省玉米播種面積保持穩定,穩中有增。
當地農民對玉米長勢較為樂觀的理由主要在三個方面:第一,五月中旬以來東北大部分地區氣候、墑情對玉米生長有利;第二,農民對品種的選擇更加謹慎,質量好、產量高、成熟早的品種種植比重增加。如先玉335系列,該品種不僅具有高產、穩產、抗倒伏等優點,最主要的是成熟期已提至130天左右,從吉林地區普遍于5月初種植完畢計算,估計在9月末早霜來臨前,玉米已獲得所需生長時間;第三,近兩年吉林農民不斷改善播種技術,機械化或個別適于小面積、少人力的半機械化生產方式普及較快,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縮短播種時間。
后期玉米供應預增
調研顯示,由于種種原因,農民的售糧習慣變化明顯,集中售糧方式轉變為長年售糧。根據考察情況來看,部分地區農民手中仍有余糧未售,比如遼源、榆樹、松原等地均有部分農民留糧待漲的情況。以榆樹為例,根據貿易商提供的信息,農民手中可能仍有2-3成余糧未售。
農民售糧預期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導致現貨預期趨緊而推動價格上漲。從前兩年情況看,農民賣糧早,未能獲得后期價格上漲的好處,因此在今年東北玉米出現減產的情況下,農民更傾向于晚賣糧。當前產地價格已達1,800-1,840元/噸不等,而去年同期價格不過1,600元/噸,農民看到價格明顯上漲,繼續惜售,貿易商、深加工提價搶糧,反過來,這又導致供需雙方及中間商看漲預期得到強化,進一步推升價格。
依照慣例,7-8月玉米在青黃不接的時期易于形成一個階段性價格高點,不過,當前現貨價格漲勢較為猛烈,現價年后連續上漲幾無調整。從目前來看,隨著天氣變得潮濕悶熱,玉米發生霉變的可能性提高,此時無論價格如何變化,農民在進入6月以后賣糧的積極性都會有所提高。
此外,本年度玉米生產情況良好,在新年度不出現重大災害情況下,吉林產區玉米產量預計將恢復至正常年份的水平;同時,當前國內玉米市場供給后勁仍存,預計7-8月份國內玉米市場供給數量增加。
氣候風險不容忽視
“老天爺的事誰也說不準。”5月以來東北持續降水,西部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倍以上,春播較常年延遲1周-2周。而晚播導致的一個嚴重問題是增長了生長期碰上霜凍的可能性,所以低溫冷害是今年玉米可能面臨的一個主要威脅。
一方面,今年全國氣候異常,各地多延續低溫陰雨天氣,東北地區至5月末大部氣溫偏低,積溫較常年嚴重偏低。而玉米是喜溫作物,整個生育期間要求較高的溫度。雖然5月最后一周以及6月上旬氣溫迅速回升,對苗情有很大改善,但是后期低溫的威脅仍然存在。
另外,目前降水雖然偏多,但東北后期也面臨干旱威脅,果真如此則將導致玉米大幅減產。考察中,即使是當地生產經驗豐富的老農,都難以判斷后期玉米的單產水平。因此,只能密切關注玉米生長期的天氣變化情況。
綜合來看,2010年吉林主產區玉米生長情況良好,若后期不出現重大氣象災害,玉米產量有望恢復至07年、08年時的水平。
(徐波 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