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研調:「中國製造2025」料進一步威脅台灣製造優勢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22 17:01


MoneyDJ新聞 2015-10-22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Trend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所指出,資訊科技革新帶動產業朝向高階整合,掀起工業4.0發展趨勢,未來將成為製造業競爭力及國力表現的總體指標;在此潮流中,德國推動「工業4.0」,美國推動「數位製造」,中國大陸則提出「中國製造2025」計畫。拓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黃鋰表示,中國製造2025是否能見到成效仍有疑問,但若可有效發展大陸企業在互聯網優勢進而應用到製造業,確實將對台灣業者產生另一波威脅;「互聯網+」概念提升大陸製造業優勢,台灣廠商應採區隔化規則迎接未來挑戰。


黃鋰表示,中國大陸的製造業規模在2010年就已超過美國,2014年更有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及產值世界第一,但當前主要問題是大而不強,尤其是關鍵核心技術,與製造強國差距仍然明顯;以半導體產品為例,2014年中國大陸進口該項產品金額達2,282億美元,與石油產品進口額相當,且半導體產品貿易逆差高達1,580億美元。

拓墣指出,全球製造業發展將因物聯網產生重大變革,製造業創新體系與全球分工的重組是大勢所趨。過去大陸幅員廣大,企業數量過多,水準參差不齊,一般企業對國際趨勢缺乏了解,想要改善低價與品質不佳等刻板形象極為困難,因此大陸工信部提出「互聯網+先進製造」口號,協助大陸企業了解智慧製造發展方向。拓墣表示,大陸藉由推動「互聯網+」,透過智慧化或資訊化的生產過程,實現全流程優化,各環節皆被監控,降低不良產品率,可提升大陸製造業優勢;今年4月北京工具機展時,大陸工具機廠已展出互連架構。

另一方面,拓墣也指出,台灣製造業生產規模只有中國1/30,因此未來僅少數大廠適合採取大量生產模式,一般中小型廠商以傳統生產方式已難與大陸企業競爭,需利用生產力4.0發展契機,全面提升企業競爭能力;面對中國製造2025的挑戰,台灣製造業不但要有寬宏國際觀,了解自身優劣勢,並要採取區隔化規則,大量投入於創新產業、產品、技術及目標市場與通路,並提升品質以與大陸業者間分別,才能避免再次受到衝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