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基金重倉股年內大宗交易平臺成交金額占比已逾三成

鉅亨網新聞中心


截至7月9日,2010年以來,共有237只股票出現在滬深大宗交易平臺,其中84只為基金一季度末重倉股,其成交金額占全部大宗交易成交金額的37.2%。

據證券日報7月12日報道,基金重倉股在7月以來的大宗交易平臺上大出風頭。

上周(7月5日-9日),滬深兩市共有12家上市公司出現在大宗交易平臺上,其中包括5只基金重倉股,成交金額合計7.87億元,占上周大宗交易總額的79.9%; 其實,在7月份短短7個交易日,基金重倉股大宗交易成交額已經接近11億元,占同期A股大宗交易成交額的80.7%。尤其是中郵核心成長、華夏上證50ETF、華夏滬深300、寶盈泛沿海增長、博時策略等22只基金重倉持有的海通證券,在這7個交易日中現身大宗交易平臺有8次之多,平均以10.25%的折價率成交金額累計9.09億元。

7月份的大宗交易活躍程度延續了二季度的趨勢,但其凸顯高折價率卻是最新特征。有基金分析人士表示,二季度大盤進入調整,部分基金采取了調倉的策略,不排除基金通過券商席位換倉的可能。不過,近期折價交易的頻頻出現,大有機構資金抄底的趨勢。


據WIND資訊最新顯示,截至7月9日,2010年以來滬深大宗交易平臺總成交金額達221.33億元,共有237只股票出現在該平臺上,其中84只為基金一季度末重倉股,成交金額為82.33億元,占全部大宗交易成交金額的37.2%。

相對一季度,二季度參與大宗交易的股票與基金的關聯度似乎更高,共有58只基金重倉股出現在大宗交易中。除了大宗交易平臺上基金重倉股數量遠遠超過一季度外,成交金額也由一季度的30.01億元,擴大至41.49億元,增加74%。此外,二季度基金重倉股大宗交易次數為143此,多于一季度的137次。進入7月份,在近7個交易日里,基金重倉股22次現身大宗交易平臺,成交金額10.83億元。顯然,二季度以來季度大宗交易平臺出現的股票與基金的聯系更為密切。

綜合來看,7月份,基金重倉股的22次大宗交易平均折價率為9.21%,華勝天成在7月9日大宗交易折價率更是達到了12.57%的罕見水平。而在二季度,58只基金重倉股大宗交易的平均折價率5.24%,一季度這一折價水平為6.85%。顯然,隨著二季度A股價的持續走低,基金重倉股在大宗交易平臺上的交易股價與收盤價之間的差距日趨縮小,并且溢價交易開始驟增;而在7月份,隨著市場的持續反彈,基金重倉股大宗交易再度以較高的折價水平出現。

具體來看,7月9日,基金久嘉、長信利豐債券重倉持有的華勝天成,三次現身大宗交易平臺,成交價為10.29元,與當天11.77元的收盤價相比,折價率達到-12.57%。這一折價水平僅次于當天海通證券11.97%的折價水平。

不過,二季度以來也不乏溢價大宗交易出現,且與一季度相比明顯增多。數據顯示,二季度以來的165次基金重倉股大宗交易中,成交價格高于收盤價的交易共19次。其中,新華基金公司旗下新華優選分紅、新華優選成長、新華泛資源優勢、新華鉆石品質企業四只基金重倉持有的錦龍股份,是二季度大宗交易溢價最高的股票,6月24日大宗交易平臺以19.28元成交了260萬股,但該股收盤價為17.29元,溢價率達11.51%。6月25日、6月29日,錦龍股份連續出現溢價交易。出現溢價交易的基金重倉股還有北京銀行、鄂武商A、中國南車、中國中鐵、中信證券、交通銀行等11只。而在一季度,出現溢價交易的僅有北京銀行、工商銀行、江西銅業等8家,溢價交易共11次,明顯低于二季度以來的水平。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大宗交易的成交折價率體現了機構投資者對后市的判斷,基金重倉股溢價交易驟增,意味著在如今的價位之下,買方的興致似乎要高于賣方。不過,但從目前的成交情況(包括涉及上市公司、溢價幅度和總成交金額和成交股份數)來看,近期的多筆溢價成交并不能成為A股見底的充分佐證。

從大宗交易平臺上買賣的基金重倉股所處行業來看,基金重倉股所屬行業比較分散,其中金融行業股票的表現最為突出。

數據顯示,截至7月9日,金融行業有13只基金重倉股出現在二季度以來的大宗交易平臺上,共交易38次,成交金額為16.98億元,占同期全部基金重倉股成交金額的32.45%。此外,基金重倉的房地產股,二季度以來的大宗交易平臺上共交易16次,成交金額為2.32億元,占全部基金重倉股成交金額的4.43%。

具體來看,出現溢價交易的金融股包括北京銀行、中信證券、交通銀行、工商銀行、中國人壽等,其中多達62只基金重倉持有的北京銀行,現身6月4日的大宗交易平臺上,以13.83的價格成交450萬股,成交金額6,223.5萬元,該股當天收盤12.53元,溢價10.38%,買賣方均為國泰君安總部。中信證券、交通銀行的溢價交易分別出現在5月14日、4月12日,溢價成交873.2萬元、16,476.47萬元,溢價率分別為1.98% 、1.72%。值得注意的是,與北京銀行類似,中信證券、交通銀行的溢價交易雙方均為同一營業部,中信證券買賣方均為招商證券北京金融大街營業部,交通銀行買賣方均為中國建投北京方莊芳群園營業部。

從基金重倉股參與大宗交易的月度數據來看,今年4月與7月的交易金額與其他月份相比存在顯著差別。數據顯示,4月份,涉及基金重倉股的大宗交易總金額為21.51億元,是二季度以來成交金額最大的月份,日均成交1.02億元;5月份,基金重倉股的大宗交易金額銳減到8.67億元,環比縮減六成,日均成交0.43億元;6月份,基金重倉股的大宗交易金額為11.3億元,盡管環比有所增長,但與4月份相比仍有差距,日均成交0.59億元;7月份,僅僅過去7個交易日,基金重倉股的大宗交易金額已經達到10.83億元,日均成交達1.55億元,甚至比4月份單日成交額還要高52%。

結合4月中旬以來A股市場的調整行情來看,似乎原基金重倉持有者逃頂跡象比較明顯。而7月份大宗交易的活躍卻令市場平添幾分喜色。

北京一券商的基金分析人員表示,5月份、6月份出現的市場大幅調整行情,與前期部分資金出逃有一定的聯系,除社保資金逃頂的可能性較大外,券商、基金資金也存在逃頂的可能性。大宗交易市場的交易價格一般比實際的市場價格要低,但是由于大宗交易市場的手續費較低,相對二級市場便于大資金騰挪,因此,部分大資金傾向于此市場進行交易。

進入7月份,大宗交易成交再度活躍,盡管有分流市場資金的趨勢,但不排除機構資金在抄底的可能。據觀察,從目前情況來看,6月份兩市日均總成交金額基本維持在1400億元左右水平,而在7月份日均成交1000億元左右,這說明大宗交易平臺正悄悄分流一定的資金。有分析人士表示,7月份大盤出現持續反彈,這時候的大宗交易更多顯示出機構資金的底部抄底的策略。

從二季度買入基金重倉股的營業部來看,最為活躍的莫過于招商證券的三個營業部。數據顯示,招商證券深圳益田路江蘇大廈營業部在基金重倉股的大宗交易買方共有11次,招商證券北京金融大街營業部共有10次,招商證券北京東四十條營業部共有6次。但值得注意的是,有著較為濃厚的QFII氣息的海通證券國際部,二季度出現在招商銀行、中信證券、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聯通大宗交易的買方名單中,合計成交2.65億元,盡管買入量不大,但在弱市中足以顯示出QFII對金融股的青睞。

(嚴洲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