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央行應該逐步解除寬鬆貨幣政策
鉅亨網新聞中心
分析人士表示,在亞洲經濟復蘇且將強勁增長之際,盡管該地區通脹仍維持在低位,但亞洲央行應逐步解除寬松貨幣政策,以避免通脹失控。
綜合外電7月12日報道,分析人士認為,當經濟開始全力復蘇時,亞洲央行不應該將利率保持在危機期間低水平。亞洲大部分地區通貨膨脹形勢都在控制下,但如果亞洲央行不采取措施解除貨幣刺激政策,強勁的經濟增長加上超寬松的貨幣環境可能令通貨膨脹失控。
有鑒于此,韓國央行(Bank of Korea)9日出人意料地加息25個基點,這是韓國央行自2008年8月以來首次收緊貨幣政策。在此之前,印度已于前一周在政策會議之間加息,馬來西亞央行8日也收緊了政策。另外,大多數經濟學家預計泰國將在19日當周加息。以上是亞太地區央行2010年解除、或至少部分解除適應性貨幣政策的最新舉動。這些央行在2008年年底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出口業面臨沖擊時實施了寬松貨幣政策,以扶持國內經濟。
盡管有諸多央行加息,亞洲的貨幣政策仍十分寬松。沒有一家亞洲央行表示打算把利率提高至將限制經濟增長的水平。考慮到目前亞洲差不多是全球經濟唯一的亮點,這是一個好消息。但亞洲央行將利率調整至更符合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水平至關重要。
分析人士表示,各央行不愿冒過快收緊政策以致經濟面臨偏離復蘇軌道的風險,特別是在通貨膨脹仍處在較低水平的情況下。另外,政客們會對央行施加壓力,因此即使進行加息,也將是漸進的。
與此同時,央行官員們將警惕經濟的好轉可能無法持久。一些領先經濟指標正發出警示信號。例如,美國經濟周期研究院(Economic Cycle Research Institute)的每周美國經濟領先指標已大幅回落。美國著名基金經理John Hussman表示,根據一些通常且只會在美國陷入或即將陷入衰退時出現的證據,美國經濟似乎正出現二次滑坡。
馬來西亞央行8日進行2010年以來的第三次加息后也表達了一些謹慎的看法,警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風險加大。
海外經濟的再度滑坡無疑將令亞洲積聚的通貨膨脹壓力有所減輕,如果大宗商品價格走低的話則更將如此。但如果亞洲央行在貨幣政策立場上過度謹慎的話,則可能構成風險,尤其是亞洲經濟最終得以維持增長、且有助于遏制通貨膨脹的過剩產能最終縮減的情況下。
(徐明明 實習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