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吳敬璉《極左極右都危險》有感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日,翻閱《中國改革》雜志,讀到吳敬璉先生的一篇佳作:《極左極右都危險》,讀后確有使人“久旱遇甘露”的清爽感覺。
吳敬璉先生是經濟學界德高望重的大家,他諸多方面的學術成就,無需我這個“布衣白丁”來妄說長短,不過對這篇文章,我要說出一句“出自肺腑”的大白話:中國太需要這樣冷靜觀察、理性論事、客觀說理的文章了。
吳先生認為,中國確實存在貧富差距過大等一系列問題,但首要原因是腐敗和壟斷,其次是增長模式存在缺陷導致資本所有者與勞動者之間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對于當前的貧富分化問題,要綜合考察,然后分門別類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而不能把原因籠而統之地歸罪于市場。
作為一位經歷過“文革”,后來又走上教師講壇,目前又目睹中國社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人,我對吳先生的觀點,是深表贊同的。
三十余年的改革開放,給我國帶來的進步和發展,廣大人民群眾有目共睹,也是切身感受的。當然,在這個大前提下,我們也應看到,由于市場經濟的快速轉型,社會生活中日益滋生的權力腐敗以及貧富差距拉大的負面現象也是客觀存在的。廣大人民群眾對這種現象的痛恨之深怎么說也不為過。
但遏制和鏟除各類腐敗劣行,只有靠改革開放和各項政策的深入推進,只有靠法律法規和各項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對于這一點,從國家最高決策層到大多數人民群眾,都是有清醒認識的。胡錦濤總書記前不久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慶祝大會上就強調指出,要“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突破”。
照理來說,對于鏟除腐敗的認識和途徑,舉國上下清醒明白。但吳敬璉先生語重心長又言正辭嚴地指出:“現在有些人運用民粹主義的說辭來轉移目標,把大眾對貪腐分子的厭惡、仇恨轉移到一般的富裕人群身上。”這種盲目仇富,會擾亂社會陣線,引起嚴重的社會后果。
吳先生的這些提醒,是極具現實意義的。把人民群眾對貪腐分子的仇恨企圖轉移到一般富裕人群身上的任何做法都是極其錯誤的。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來,我們社會成長了一批又一批靠自己勤于創業、善于合法經營的各類專業人員和企業家,這是改革開放和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社會逐漸走向穩定的基礎。
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引導社會共同致富,只有靠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入,只有靠社會經濟極大發展繁榮。好在極左極右思潮并不是也不可能是我們社會的主流思潮,但我們不能輕視它的負面影響,正如吳敬璉所說:“需要引起我們高度警惕。”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