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本土超市為何難成大器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2-09 09:18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廣州超市燦爛一時,“五朵金花”—陽光、金田、廣南天美、越秀和宏城就誕生于此時。經過多年洗禮,其他幾家或因擴張失敗、或因戰略失誤而悉數落幕,而如今,獨扛大旗的宏城也變成他人囊中之物。第一商業網CEO黃華軍向時代周報記者談及此事,毫不掩飾其唏噓感慨之情。“在北上廣深的超市中,北京有京客隆、物美,上海有聯華,深圳有新一佳、人人樂,廣州僅有宏城超市一家,如今也被收購了!”

近年來,外資超市前十強紛紛搶灘廣州超市市場:美國的沃爾瑪在廣州有18家門店(含好又多),來自法國的家樂福的門店達到5家,英國的樂購、德國的麥德龍也均有2家門店。此外,日本的吉之島、泰國的卜蜂蓮花門店數分別達到4家、3家。而來自香港的華潤萬家、百佳,臺灣的大潤發、全家,內地的聯華、新一佳等也紛紛在廣州埋伏設點。而本土超市,在宏城和興安在今年分別被華潤集團、河南信陽西亞集團收購之后,僅剩下勝佳、好當家等屈指可數的幾家小型民營超市。黃華軍向時代周報記者一方面感嘆“偌大一個廣州城,這個被定位為國際商貿中心的城市,居然沒有一個在全國知名的連鎖超市”,另一方面擔憂存活下來的本土民營超市“沒有大企業做背景,難以實現上市融資,在內、外資超市巨頭的夾擊下,發展很難成氣候”。

“有背景”—業內人士將這視為連鎖超市壯大發展的得力條件。宏城超市的發展就打上了很深的城建集團和越秀集團的烙印。據黃華軍介紹,宏城超市的誕生源于城建集團開發樓盤配套,后來城建集團并入越秀集團,但依舊堅持這種模式,并從當初的住宅商業配套到逐步走進社區,成為社區商業的翹楚。

宏城超市被業界認為經營意識超前。2005年,國家商務部曾專門到宏城超市實地考察,研究什么是“社區超市”。2006年,宏城超市成為國家商務部核準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承辦企業。可近年來,宏城的發展陷入僵滯,門店數自2006年達到100家之后,幾乎沒有增加。在凈利潤方面,2010年前10個月為116萬元,按此水平,全年凈利潤將達到139萬元,遠不及2009年197萬元的水平。


發展停滯不前,宏城依然被視為一家優質的連鎖超市。據了解,2010年前10個月,宏城超市的總收入為3.06億元,凈利潤為116萬元,折合凈利潤率為3.79%。黃文杰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凈利潤率超過3%的超市,其盈利能力就非常不錯了。盈利能力不錯為何還要投身華潤萬家。黃華軍直言是其母公司越秀集團不重視超市業務。“越秀集團以房地產為主業,近年來,越秀集團更專注于主業的發展,超市業務不占據集團戰略的重要位置,被出售也是情理之中的。”

黃華軍表示,超市行業投資大,成本回收周期長,只有大集團才能在短時間內實現擴張,“超市只有把規模做大,才有市場話語權”。據了解,廣州另一大集團廣百百貨也曾在超市業做過探索:2003年,廣百百貨在海南打造了“超市+精品百貨”的新型超市,僅一年時間就退出了市場,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廣百此次虧損額達5000萬元以上;而此前,廣百與家樂福在2002年合資成立家廣超市,也因一直虧損,廣百在2008年全身而退,把股權轉由家樂福接手。

“超市業是商品流通產業中最難做的,其管理最繁瑣、利潤卻最低。”涉足過各種零售業態的正佳集團副總裁李穗生如是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比起電器賣場、服裝商場,超市行業在衛生安全、防范火災等領域要投入數倍的精力,利潤率反而并不樂觀,這也是很多企業不愿意去做超市的原因。

#pages { margin:15px auto; text-align:center; clear:both;}#pages a { padding:3px 6px 2px; margin:3px; border:1px solid #a7a49b; text-align:center; color:#a7a49b;}#pages a.now{ background:#a7a49b; color:#fff; border:0;}#pages a:hover,#pages a.now:hover { background:#a7a49b; color:#fff;}

#keyword_f a{margin-left:8px;}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