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分析〉投保協議 台灣重保障 大陸看投資 兩岸還有得喬

兩岸網記者劉曉霞 特稿


兩岸網台北9月10日報導 兩岸第6次江陳會談預定簽署「投資保障協議」,截至目前為止,兩岸對投資保障範圍都還沒有定論,台灣關注「保障」部分,也就是台商在陸投資、人身安全、土地動遷等問題,大陸則看重「投資」部分,希望包含市場准入等部分,兩岸在第6次江陳會前,兩岸對投保協議該談哪些項目,還有得「喬」。

兩岸目前雖然已經成立投保協商小組,針對年底投資保障協定進行溝通,不過觀察兩岸相關部門近次談話可以發現,雙方對投保協議所賦予的意義不同。


大陸商務部長陳德銘在廈門談話時,明顯意有所指,希望大陸企業來台投資能暫緩,同時點名「愛台12建設」也是投資好標的,暗示台灣政府能鬆綁陸資來台投資項目,放寬市場准入部分。

對照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日前談話,投資議題範圍廣泛,一個可行的方式是先談成的先生效,希望兩岸能夠努力,至少先完成投資保障的部分。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昨天面對媒體追問時,也保持年底投資保障協議重點在「保障」的基調。

劉德勳指出,陸資對來台投資的法律規定不清楚,政府一直鼓勵陸企來台投資,重視制度性的保障,所以才會將投資保障協議列為第6次「江陳會」的討論議題,以有助陸資熟悉台灣的投資體系。

對照兩岸說法,不難發現,兩岸對於投保協議認定範圍不同。

去年6月時任經濟部首度鬆綁大陸來台投資項目,總共開放192項,包括製造業64項、服務業117項、公共建設11項。至於陳德銘點名的投資好標的-愛台12建設,恰巧就是不包含公共工程承攬的禁止項目:民用航空站及其設施、港埠及其設施、觀光及遊憩重大設備。

此後,陸資來台投資項目始終沒有再檢討,經濟部原先規劃每半年檢討一次,結果去年12月適逢縣市長選舉,國民黨選情不如預期,馬政府放慢兩岸政策腳步,再加上去年下半年開始,兩岸經濟部門積極協商ECFA,檢討陸資來投資鬆綁項目,自然先被擱置一旁。

兩岸今年6月順利完成ECFA簽署,眼看這個月也會完成換文動作,ECFA正式生效時間指日可待,兩岸下一步要談的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協議、爭端解決機制,也將在6個月後啟動。

雙方打得如意算盤是,年底即將簽署的投資保障協議既可以是投資協議的一部分,也可以是解決一部分投資協議的問題。

如此看來,也難怪陳德銘要陸企「等一等」,因為大陸希望兩岸年底簽署的投資保障協議,範圍涉及市場准入部分。如果投資保障協議可以如大陸所願,包含市場准入部分,也就是說,年底5都選後,陸資感興趣的產業,自然也必須隨著兩岸洽簽投保協議,放寬投資限制。

[NT:PAGE=$]

至於台灣著重的「保障」部分,觀察兩岸投資現況,台商在大陸投資不論是金額、產業都明顯較陸資在台投資多且廣,相對來說,陸資在台投資產業集中、金額小,兩方對於「投資保障」,尤其是可以比照「國民待遇」的保障部分,台灣明顯相對大陸急迫。

比較兩岸投資環境,台灣相對高度法治化、投資透明度高,所以陳德銘希望兩岸投資保障協議簽署後,對大陸企業更有保障的話,顯得相對有含意。

陳德銘真正的用意是把「大陸企業到台灣投資的部分,會在兩岸投資保障協議中討論。」這段話帶出來,告知台灣,「大陸商務部希望簽署兩岸投資協議後,大陸企業再赴台。」如此一來,投保協議也可談到市場准入。

如果大陸商務部在兩岸簽「投保協議」前,就先放行讓陸企來台,兩岸對於「保障」的急迫性相對一致,也讓大陸可要求台灣放寬「市場准入」的籌碼盡失。

年底兩岸投保協議簽不簽得成,最後還得看是大陸讓步,先放棄爭取市場准入這塊,還是台灣退讓,釋出善意,放寬市場准入。(記者:劉曉霞)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