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個股

第一榨菜股:涪陵陷成長魔咒

鉅亨網新聞中心


今天是涪陵榨菜登陸中小板的網上路演日。

因缺乏“科技含量”而被創業板拒之門外的涪陵榨菜,在經過半年的“潛伏”后,11月成功轉戰中小板。

然而,回避了“高科技”這一創業板硬件,小榨菜似乎再度陷入“成長”魔咒:連續3年銷售業績停滯不前,同行競爭帶來的凈利潤增長緩慢,再度引發各界對其上市的質疑。

行業評析人士指出,榨菜行業的成長性缺乏數據證明,行業預計可能過于樂觀;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和識別度不及預期;以及原材料供應不足和價格波動等因素,對于涪陵榨菜上市后前景表示堪憂。


成長性不強

招股說明書顯示,自2007年以來,涪陵榨菜銷售增長基本停滯不前。2007年—2009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35億元、4.22億元以及4.42億元,累計僅增長了1.6%。

“目前榨菜加工企業銷售凈利潤率約為5%左右,相對于其他食品行業,仍處于偏低水平。”西南證券行業研究員王劍輝此次給出的詢價是11.0元—14.7元。

據了解,由于加工工藝比較簡單,制作方便,榨菜行業競爭激烈,整個榨菜行業銷售利潤率普遍較低,榨菜加工企業銷售凈利潤率在5%左右,處于偏低水平。涪陵榨菜的凈利潤率2007年是6.5%,2008年達到8%,2009年進一步提升到9.4%,2010年1—6月,凈利潤率為11.5%。并且涪陵榨菜超市鋪貨率達到90%以上,市場高度飽和,利潤增長空間有限。

“涪陵可能也只有靠拓寬業務和并購來解決這個問題了。但同行業的魚泉、銅錢橋這些對手不可能坐以待斃。”一位浙江榨菜經營人士如是說。

行業數據可疑

“涪陵榨菜在招股書中引用的數據竟然來自一個地方行業協會和自己的觀察!有何權威性?”針對一度公開的招股說明書中提到的核心競爭優勢中大量使用的權威數據來源,有投資者這樣質疑。

10月15日,涪陵榨菜通過了發審委IPO審批,這家生產烏江榨菜的工廠終于圓了上市夢。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查閱招股書發現,眾多諸如品牌優勢、地理優勢等提及諸多數據均來自涪陵榨菜行業協會。依據這一協會提供的數據,2008年,涪陵榨菜的烏江牌榨菜年銷售量6.52萬噸約占市場份額為13.58%,魚泉當年的銷售量為1.08萬噸,僅占到市場份額的2.25%。

另一組數據是:魚泉榨菜2005年就準備在港交所登陸,這個在2006年即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稱號的浙江品牌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2.8億元。同年,涪陵榨菜的銷售收入為4.22億元。緣何魚泉就只占領了不足3%的市場份額呢?

浙江余姚榨菜和重慶榨菜,兩分全國榨菜天下。據統計,余姚榨菜全國市場占有率達到60%,而涪陵榨菜招股說明書顯示,其地理優勢是國內規模最大,最集中的榨菜產區——重慶市涪陵區。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從浙江榨菜經營人士處了解到,榨菜行業沒有權威數據出處。

諸如此類的有關行業數據出處在涪陵榨菜招股說明書中,均只有一個權威出處——涪陵榨菜協會。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