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分析〉Google、Facebook擺開攻擊陣線 大戰恐即將展開

鉅亨網劉祥航 綜合外電


一般使用者對各項網路服務動不動就改版、升級,應該早已見怪不怪。不過,當網路巨人們開始收掉某些特定應用服務、併購一些發展中的公司,那這就可能是戰前的兵馬調動,代表一場大戰可能一觸即發。

據《CNET News》記者 Caroline McCarthy 報導,無論是 Google (GOOG-US) 或者 Facebook,在發展過程中都有一種核心的「駭客文化」,把多種應用服務拼拼湊湊,直到他們能順利運作後推出,接下來,就是不停地修正、改進,慢慢讓產品變得更好。要是一切都行不通,「砍掉重練」的例子也不少。無論從內部或外部來看,都會覺得根本是一團混亂。


例如,眾所周知,Google 每年都會修正搜尋的演算法幾百次,而 Facebook 也是改版又改版,使用者很少知道為何需要這麼做。上周,Google 決定停止試驗中的社交網路服務 Wave,上個月,Facebook 則是放棄「Gift Shop」的服務,對這些網路界超級巨星來說,服務的突然增加或減少,似乎成了發展中的「常態」。

不過,最近這兩大巨人看起來並不驚人的小動作,卻像是將次要戰場的兵馬撤出,以凝聚戰力,雙方互探虛實的前哨戰已接近結束,接下來可能就是主戰力的全面對決。

兩大陣線各有所長

目前雙方的勢力可以這麼看,Facebook 主宰了社交網路,Google 則占領了其他部分。現在,Google 想在社交領域搶下一部分控制權,Facebook 則想利用既有的人際優勢,來攻占其他的領域。Google 因為已經發展得太大,一旦阿奇里斯腱遭受致命的一擊,難保不會重重地摔上一跤。

Google 的 Wave 原本是他們進攻社交網路的主力部隊,而正面迎擊 Facebook 的結果,已經灰頭土臉吞下敗戰。就像他們先前想用 Google Buzz 挑戰 Twitter,推出 Google Friend Connect 和 OpenSocial,都是針對既有的優勢者發起反擊,而非創新的改革。就算是 Google 不死心,再打出 Google.Me 這張牌,也沒有讓他們討到任何便宜,在社交戰場上連吞敗仗。

目前看來,Google 放棄直接挑戰Facebook現存無可撼動的地位,而從 Facebook 的合作夥伴下手,要瓦解敵人的戰力。例如,他們投資了 1 億美元在 Zynga 身上,這家公司靠社交遊戲的強大力量,為 Facebook 帶來龐大的流量,也是 Facebook 最大的廣告買主。另外,Google 也買下了社交程式開發商 Slide,Slide 也在 Facebook 上發展出許多受歡迎的重量級遊戲。

而 Facebook 也並非只站著挨打,上個月,他們正式展開了 Facebook Questions 的服務,使用者可以向社群發出問題,來尋求解答。Google 在 2006 年也曾推出過 Google Answers 的服務,但也已經停用。Facebook 大膽進攻有幾個重要的理由,首先,Questions 一定會是公開的,因為沒有道理發問只限朋友回答,其次,他們也要確保搜尋引擎不能索引他們的內容。雖然這個程式還在測試階段,不過依據 Facebook 官方的說法,他們未來還為以此方向發展。

[NT:PAGE=$]

Google的優勢在減少

Facebook 發展之初,讓使用者自行決定可否被搜尋引擎找到,這也帶來一陣「搜尋朋友」的風潮,幫 Facebook 提升了不少流量,同時間,Google 也有所獲,使 Google 的廣告也獲益。現在,這種「搜人」的特權,Facebook 可能只會留給自己的 Facebook Questions,不需要再藉著 Google 搜尋引擎的幫助。同時,Questions 也可能發展為進入 Facebook 第一個網站,使用者可在此進行搜尋他們所擁有的 5 億會員。

在手機的戰場上,Google 受惠於 Apple (AAPL-US) 的自我保護政策,推出的 Android 幫自身搏得「開放」的美名。不過在與 Facebook 激烈競爭的戰場上,Google 恐怕無法如願名利雙收。不只是因為兩大公司在隱私權上始終都做不好,而且為了贏得龐大的廣告利益,必須限制競爭者的實力,在這裡,Google 就無法高唱「開放」的高調。

另外,有消息指出,Facebook 已買下競爭者 Friendster 18 項專利技術,一旦 Facebook 決定強制實行專利,不但可以擴展他們在社交網路上的優勢,也可以限制潛在的競爭對手,包括 Google 在內,有突圍而出的機會。

相較於 iPhone 和 Android 的競爭,Apple 希望用專利來限制,卻也給了 Android 成功的機會。Facebook 在社交網路上主張專利權時,也需要更明確的策略,來確保成功。

無論如何,雙方的兵力部署已經展開,兩大龍頭攻防戰上演之日也已不遠。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