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各大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上調至17%
鉅亨網新聞中心
銀根收緊對于一些市場來說是“利空”,卻可能是另外一些市場的利好。信貸類理財市場將成為弱市中抵御通脹的最好選擇。
昨日起,國內各大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上調至17%。與此同時,隨著銀根逐漸收緊,樓市、股市等主要資本市場也表現慘淡,理財市場一時一片哀鳴。
但是,銀根收緊對于一些市場來說是“利空”,卻可能是另外一些市場的利好。業內人士表示,信貸類理財市場將成為弱市中抵御通脹的最好選擇。
普益財富研究員陳楚嫻稱,央行流動性縮緊的措施將會誘使該類產品發行量的增加,同時由于該類產品的需求增加,也可能會帶動產品收益率的提高。
事實的確如此———根據銀率網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政策起始收緊的3月,銀行理財產品數量創下新高,同比增幅60.3%,而3月投資信貸資產類產品發行量更是達到167款,環比增加63.7%。
此外,普益財富統計表明,4月9日至15日一周發行的理財產品中,3個月(含)以下期限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87%,3個月—6個月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12%,6個月—1年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03%。收益率較其余類別理財產品為高。
業內人士分析,促成信貸類產品火爆的原因在于三方面:從企業需求的層面上來看,年內以來監管部門對銀行新增貸款控制嚴格,企業融資需求難以得到滿足,信貸類產品不屬現有監管之列,可滿足企業方資金需求;從銀行利益層面來看,通過發行信貸類理財產品,將信貸資產由表內轉向表外,能夠成功規避存貸比、資本充足率、信貸限額等監管要求;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信貸類理財產品確實收益率較高。
但該類產品仍有“隱憂”。日前市場風傳,監管部門正進行一輪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摸底調研,醞釀將信貸類理財產品納入表內監管。此項舉措雖然不能遏制企業強烈的融資需求,卻能夠將商業銀行大量發行信貸類產品的沖動遏制到最低。
分析師建議,投資者在選購該類產品時需要注意三項:一是為避免風險,產品必須有擔保;二是在貨幣環境不穩定的情況下,6個月內的短期產品是合適的選擇;三是針對基礎建設和地產等項目的信貸資產類產品的收益率相對較高。
陳楚嫻補充道,除信貸類產品外,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后,央行票據發行利率的上調將不可避免,由此將帶動債券市場整體利率的上調,因而長期債券類理財產品收益率提升的可能性很大。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