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保險股權再次變動 明年新一輪增資有保障
鉅亨網新聞中心
昨日(12月7日)消息顯示,原新華股東上海亞創和博智資本分別轉讓了新華保險9%和4.5%的股份,石藥集團、富登金融和渣打銀行分別購入新華人壽9%、3%和1.5%的股份。
這是繼新華原第五大股東北亞實業退出,房地產企業世紀金源和酒業公司華澤集團入主后,新華保險發生的又一次規模較大的股權變化。新華此舉無疑讓外界更加堅定了其增資擴股、提高償付能力、謀劃A+H股同步上市的線路圖。
解決償付能力排在首位
不久前,新華保險正式確認年底的140億增資計劃完成,使得其資本金達到152億元,償付能力近130%,滿足保監會充足I類的標準,基本消除了償付能力的短板。
而在業務方面,截至今年10月底,新華保險以826億元的保費繼續穩居行業前三甲,同比增長接近50%,保單交易總量同比增長47%。核心業務占比、整體期繳占比、新契約期繳占比分別為60%、59%和36%,均處于同業領先水平。其中個險期繳保費超過78億元,占比94%。產品結構方面,新華保險的傳統和分紅險占比超過98%。
在新華不久前召開的“信息化建設與新華保險健康持續發展媒體溝通會”上,其副總裁劉亦工表示,新華人壽在明年還有進一步增資的打算,長遠目標是設想在內地和香港兩地同步上市。
新華上市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但是,償付能力是一家保險公司上市的三個最為重要的要素之一。
新華保險內部人士曾經對記者表示:“公司上市目前的確沒有任何的時間窗口,但是提高償付能力確是當務之急。”據業內人士推算,在未完成140億增資之前,新華人壽的償付能力僅為目前的四分之一。而新華從不足類公司 (償付能力少于100%)到充足I類公司的轉變只用了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印證了其副總裁劉亦工表述背后深刻的寓意。
畢竟,償付能力的提高對新華保險在險資投資、新業務開展及銀保合作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挑選東家的背后
此次上海亞創和博智資本分別轉讓了新華保險9%和4.5%的股份,富登金融和渣打銀行分別以3%和1.5%購入了博智資本的股份;石藥集團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則全盤接收了上海亞創9%的股份。
盡管目前這兩宗交易的價格均未披露。但據接近新華人壽的知情人士透露,二者收購的單價均在30多元。上海亞創參照了博智資本轉讓股權的價格,但稍高一點。
這個價格不僅讓外界吃驚,同時也令參與拍賣的新華內部人員感到“不可思議”。更有甚者,一位參與競拍人士稱,此次拍賣拉開保險股上市序幕,而最終的成交價,可能成為泰康等其他籌謀上市的“保險股”未來定價的重要參考。
在高于3倍掛牌價格的背后,是北亞實業的破產清算。而入主的華澤集團,旗下的金六福酒早已廣為人知,而且近年開始向食品之外擴張。世紀金源則是一家房地產企業,近年發展勢頭不錯。
這次的新東家之一渣打銀行是全球頂尖金融機構之一,自不必說。石藥集團在2007年被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弘毅投資收購。后者是國內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PE)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富登金融則是淡馬錫入股建行等國內金融機構的平臺公司。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