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評:中英貿易開啟黃金時代 期指高開現分化
鉅亨網新聞中心
金融界網站訊 10月21日(周三),昨日A股尾盤出現突破性拉升,一舉攻克了3400點整數關口,但是否成功有待進一步考察。隔夜國際市場方面,歐美股市下跌,黃金上漲原油下跌。習近平主席攜460億美元“大禮包”出訪英國,重大合作項目將影響A股相關個股。
今日早間,三大股指期貨均呈現小幅高開,其中上證50期指開於6814.0點,滬深300期指開於3450.0點,中證500期指開於2291.0點。
股指期貨 1511主力合約
投資者經歷了6月、7月的暴跌,風險意識原本已得到大幅增強。一些運氣不錯而正巧逃頂的投資者有可能會輕視風險,但也有可能套在8月份那波更快、更猛的殺跌潮中。因此,目前還幸存的投資者肯定是那些“過分謹慎者”。然而推動行情上漲靠的並非被套的多頭,反而是靠這些最謹慎的、僥幸存活下來的資金。
既然行情是靠這撥“膽小者”推動,大盤上行時必然充滿反復。這樣的事實聽著令人沮喪,但實際上這樣的市場反而可能更為穩定,投資者應辯證看待此事。
近期杠桿有所抬頭,但這其中可能也有呈現成分,故投資者雖應重視,卻也無須盲目地排斥股市。就券商的兩融余額看,其已連增了多日,可累計增幅仍相對溫和,這或許暗示了絕大多數投資者仍處於“跌怕了”的狀態。
不過就民間違法配資看,這一塊可能會有些“麻煩”,但如果管理層及時監管,這塊麻煩應也能比較快速地消除。后市方面,個人相信大盤短線就可能發生震盪,但其后仍有望延續上漲趨勢。
大盤之所以容易震盪,是因為周二盤面顯示大小票已開始一起上漲,但成交竟然還不如之前的水平。個股上漲便需要量,原本成交量多數分配到小票上,而現成交量卻由更多股票分享,故每只個股能分配的成交量也只能更小。指望無量推動?這想都不用想。
大盤雖有震盪,但投資者也沒必要盲目拋售,而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而言,對業績前景尚可、漲幅遠遠落后的品種應還能持有,而對那些漲幅過大品種,不妨考慮減持。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