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業者瞄準中國市場 2010年決勝 授權金為主軸
鉅亨網記者馬瑞璿 台北
金融風暴後,遊戲產業興起,智冠(5478-TW)旗下子公司網龍(3083-TW)甚至在 2009 年登上台股股王寶座,帶動遊戲股股價不斷飆升。展望 2010 年,宅經濟能否持續發威,帶領遊戲產業不斷成長,法人認為,台灣市場已經逐漸飽和,要成長更多,遊戲業者就要將目光瞄準中國大陸,讓授權金與權利金成為未來獲利主軸,這才是 2010 年遊戲產業發展的真正王道。
宅經濟興起,到底為遊戲產業帶來多少獲利?遊戲業者表示,在他看來,根本沒有市場所謂的「宅經濟提升遊戲產業營運動能」這回事,如果真的有,那麼,公司旗下所有產品營收應該都會全面揚升。
不過,這一年下來,就他的觀察,每款遊戲表現仍然各有不同,大作不一定紅、小遊戲不一定不為市場所接受,事實證明,最重要的還是產品屬性是否符合消費者需求。一家公司能否賺錢,推出的何種作品,也是決戰關鍵。
2009 年開始,台灣遊戲產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每一家業者均砸下重本宣傳遊戲,使第3 季旺季財報不僅未出現豐厚獲利表現,反而因為行銷費用大增,財報表現大多不如預期,部分業者甚至出現虧損。
法人表示,台灣遊戲市場目前已經逐漸飽和,雖然業者還是會陸續推出新作,不過,成長的空間有限,而從趨勢看來,未來,遊戲業者應該要慢慢把焦點放在中國大陸市場。
法人指出,中國大陸人口多、玩家也多,且網路普及率持續攀升, 2012 年之前,中國大陸遊戲市場每年可維持 25%-40% 左右的成長趨勢,市場規模則可從 2009 年的 310 億元人民幣,成長到 2012 年的 686 億元人民幣,而且,平均用戶貢獻度(ARPU)每個月約在 300-400 元左右,消費力道不容小覷。
只是,大陸市場也並不是那麼好切入,法人表示,由於大陸遊戲營運商深耕已久,台灣營運商要進入相當困難,就算真的走進大陸市場,也無法有效提升當地市占率。
現階段台灣遊戲業者想要賺進中國人民的錢,法人認為,遊戲業者仍應專注本業,研發出受中國玩家歡迎的遊戲,唯有持續拿下高額授權金與權利金,才是 2010 年獲利的真正王道。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