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四環生物十次更換簡稱 大股東不斷制造噱頭圈錢

鉅亨網新聞中心


四環生物從未間斷過市場的傳聞和非議。有市場人士指出,連自己的主業都不清楚的四環生物就是一個圈錢的“殼”。

據中國經濟時報10月12日報道,以殼資源著稱的四環生物(000518),從未間斷過市場的傳聞和非議。四環生物在9月份的一個公告稱,公司投資兩個項目,一項是15000萬元投資制備清潔燃料油;另一項是5000萬元投資文化產業。值得關注的是,兩項投資與其目前主營業務毫無關聯。

猶如一個四處飄蕩的幽靈,至今在A股市場上蕩滌了17個春秋的四環生物,主業從化纖轉為毛紡品,由毛紡品、房地產轉為生物醫藥產品,繼而又宣布進入煤制油、文化傳媒產業。

下一步又要干什么?有市場人士指出,連自己的主業都不清楚的四環生物就是一個圈錢的“殼”。


主業不清

從1993年上市至今,六次更換股東,十次更換證券簡稱,與之相伴隨的是,股改、ST戴帽、摘帽等一系列變更,公司所在地也由蘇州昆山變為無錫江陰。

作為江蘇省第一家上市公司,四環生物還被套上了“A股第一只被暫停上市的股票”、“A股首批資產置換試點公司”、“A股首批PT(特別轉讓)公司”、“A股首例PT摘帽公司”等光環。

四環生物公司前身為蘇三山,上世紀90年代初,紡織化纖行業的輝煌成就了蘇三山上市,但90年代后期不景氣,蘇三山的主營業務小化纖屬于被淘汰之列。

1998年,第六次重組后,振新毛紡織廠以“贏利能力較強的毛紡資產”置換已淘汰的化纖資產,此后,蘇三山的主營業務轉為毛紡織業。

2001年7月,四環生物收購北京四環生物廠和江陰制藥廠的資產和業務,四環生物從單一的毛紡織主業轉型到毛紡織業與生物醫藥兩元并舉復合主業型。

2002年,四環生物業績的高幅增長除了醫藥資產的一點貢獻外,主要仍靠毛紡業務。隨后,公司推出10送6分配方案,實施后公司面臨業績壓力。

但是,持續高增長仍寄望于資本運作。

“公司以毛紡業務置換出虧損性資產,毛紡業務高利潤和業績高增長性本身不排除存在疑點”。

有業內人士指出,公司計劃在適當時機退出毛紡業務,擴大醫藥資產,但公司同時又在投資地產等其它業務,因此對公司的主業經營持續性難以把握。

2008年,主業由毛紡、生物醫藥行業并舉轉型為生物醫藥行業的四環生物,由于此前毛紡遺留問題需要處理,加上金融危機間接影響,在生物醫藥還在起步階段的2007年、2008年就連續兩年虧損,也因此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

2009年6月,四環生物以900萬元的價格從江陰天祥房地產開發公司手上購得靖江銀泰100%的股權。但時運不佳,恰巧趕上房產新政調控,此部分資產不僅未給公司帶來預期收益,并在今年8月以出售作罷。

2010年9月8日,四環生物公告稱擬投資2億元進軍新能源。公告稱,公司擬與北京大河之洲集團有限公司分別以現金方式對新疆愛迪新能源增資1.5億元和5000萬元,太原市普容得科貿有限公司以專利技術無形資產增資1.39億元。增資后四環生物將持有愛迪新能源44.12%股權。

然而,更令人想不到的事情還有四環生物出售主業生物醫藥的“優質資產”。

9月27日四環生物發布公告稱,擬用全資子公司北京四環45%的股權換取白介素2等制劑專有技術。

而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四環是國內較早介入促紅細胞生成素的企業,主導產品重組人白細胞介素-2注射液是國家一類生物制品,市場前景尚可,有望產生持續利潤。

本身優質資產就所剩無幾的四環生物為何一次性就輕易出售45%的股權?

“資本運作的前提是做好實業,至少在實業上有個樣,湊合著能說得過去,別太過了。”業內人士李先生對本報記者說,上市公司的主業頻繁變動只能說明兩點,一是企業內沒人懂經營管理,在經營上不投入基本費用;二是根本就沒想著去如何做好實業,只是一味地玩包裝,搞資本運作。

爆炒套現

資料顯示,四環生物的生物醫藥業務收入主要來自于子公司北京四環生物制藥有限公司,2004-2006年,北京四環的凈利潤分別為25.29萬元、-7421.71萬元和-926.61萬元,2007年其凈資產由年初時的2.98億降至2.03億,虧損高達9525.89萬元。

2009年2月9日,四環生物修正后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08年度凈利潤虧損約1.5億元左右。

“2008年業績嚴重巨虧,在面臨退市風險的危急關頭,四環生物不是選擇想辦法提高主營收入,不是選擇資本整合提高質量,而是寧愿賤賣子公司,頻繁外貸”。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出售了虧損的毛紡資產后,四環生物公司的業績立竿見影地扭虧為盈。

2009年,四環生物的醫藥主業扭虧為盈,凈利潤為2334萬元。

不過,該知情人士認為, 2009年的扭虧為盈不能真正意義上地說明業績有好轉,“因為公司的基本面已經沒什么看頭”。

盡管如此,業績乏善可陳的四環生物在2009年依舊成為資金爆炒的對象,屢屢因“重組傳聞”漲停。該公司當年四季度公告辟謠,成為年度 “被停牌次數最多”、“發布澄清公告最多”的上市公司。

據了解,自2008年隨著四環生物經營的每況愈下,被借殼上市的傳聞就不斷傳出。

2009年2月,武漢商業銀行、瑞銀證券將借殼四環生物的傳聞就在坊間流傳,公司股價也因此一度上漲,隨即被公司否定。

同年6月,江蘇延申生物欲借殼ST生物也鬧得沸沸揚揚,并稱雙方已經開始進入洽談。

同年9月,傳聞對象搖身變為河北以嶺藥業集團。

今年8月,關于華東有色地勘局將借殼四環生物的消息四起。

與重組傳聞相伴的,還有四環生物在資本市場的不斷出手,造成的股價連連攀升,繼而出現大股東的頻頻減持套現。

6月24日,ST生物摘帽,恢復為四環生物,股價自此由4.20元一路上行,最高沖至8.37元,幾近翻番,股價表現超越大盤。

此間,四環生物的利好公告與僅控股其12.46%的第一大股東江陰市振新毛紡織廠(下稱“振新毛紡”)的減持次第相接。

8月31日,四環生物公告稱,以900萬元出售了虧損的地產公司股權,還獲得了1320萬元的土地出讓補償金。同日,振新毛紡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四環生物10萬股。振新毛紡手中共約1.28億股四環生物,7月28日剛剛解禁,此番減持其稱是因業務發展需求。

9月8日,四環生物公告稱擬投資2億元進軍新能源和以5000萬元設立全資子公司涉獵文化傳媒領域,公司股價因此飄紅。同日,振新毛紡又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四環生物。

因“轉行”的利好消息,四環生物股價于9月9日、10日連續漲停,9月14日盤中漲停。

9月15日,振新毛紡通過大宗交易平臺減持減持了四環生物1900萬股,緊接著16日振新毛紡以同樣的方式減持2100萬股,占總股本比例2.04%,成交金額達到15078萬元。

僅上述3個交易日,四環生物就已套現超過3.4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大股東幾次減持幾乎都是看準時機逢高減持。

圈錢之“殼”?

據半年報,2010年上半年,四環生物主營業務收入8896萬元,凈利潤397萬元,每股凈資產只有0.7元,每股收益僅0.0039元。但公司股價不低,9月30日收于6.89元。

然而,就在去年的10月,彼時股票簡稱仍為ST生物的公司,仍未完全度過主營產業轉型的陣痛,各種傳言甚囂塵上。

在9月13日的股價異常波動公告中,四環生物稱擬投資的愛迪新能源項目建設期需24個月,且最終技術還存在不確定性因素,年凈利預計3億元的新能源項目短期難見收益。

而此舉在今年4月24日公布的2009年年報中卻并未顯現。

8月31日,四環生物公告稱,以900萬元出售了虧損的地產公司股權,還獲得了1320萬元的土地出讓補償金。四環生物已經開始清理虧損的地產業務。

業內人士李先生認為,現主業萎靡不振,新項目兩年內無收益,對于主業為毛紡的大股東而言,清空地產業務,是為了讓殼更干凈,進軍新能源,則或使“殼”增色。

“四環生物本身主營目前就沒有利潤可言,但是醫藥在未來可能產生一定的利潤,剝離地產之后如果再繼續出售醫藥類資產,企業就更無穩定利潤支撐點,四環生物的動作很明顯是在為保留凈殼做準備。”李先生說。

“近年來一直在不斷變換經營業務的四環生物,短期內利潤仍舊難以看見,并未凸顯穩定利潤來源。”在證券醫藥分析師劉先生看來,以子公司股權換白介素2等制劑專有技術,這部分技術本身要實現利潤就需要很久,利潤短期內是看不到,技術研發出產品等還需要很長時間,整個生物醫藥產品除疫苗之外賣的效果并不理想,也根本不能提供長期穩定利潤支撐。

大股東降低控股比例,不排除是為借殼方或舉牌方減少收購成本創造條件,并等待股價下跌的時機,一券商人士稱,“但大股東又不愿意太吃虧,所以對公司信息知根知底的大股東便借新能源利好公告拉升股價之際,逢高出貨,一箭雙雕。”

“從目前來看大股東退出的意圖比較明顯,從四環生物的歷史來看,多是在當時熱門領域參上一腳,近期進入新能源和傳媒無疑是增加概念性價值的表現,這家公司的資本運作味道過濃。”業內人士李先生如是說。

(何瑩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