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H股未來回報應勝A股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一段時間以來,內地與香港不約而同地推出了打壓樓市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由于預期在全球貨幣泛濫的背景下,中國將效仿澳洲、印度、巴西等國持續加息,銀根將從寬松轉至中性,令資金從房地產市場流向股市的機會更大,故A股近來升勢凌厲,但暫時未能突破“牛一”高位3478點。

港股現已升越牛一高位,筆者卻感到有些奇怪。A股在牛一高位為3478點,現時只有3130點而已;美股牛一高位于2009年4月創出11258點水平后,近日才超越牛一高位;港股則早已突破牛一高位,由此可見港股走勢之強,不少投資界人士更于近日提出“港股牛三”已出現。

筆者對此持保留意見,相信待美聯儲QE3、QE4等推出時才可推動中美股市突破牛一高位。筆者更肯定地認為,投資者暫時需抱著懷疑的態度,應該小心求證。雖然香港中資股、深AB股及滬AB股在金融海嘯中的跌幅相當,但以反彈力而言,深、滬B股最強,其次為深A股、國企指數,滬A股的反彈力最差。

若與2007年高位比較,差距最大的為滬A股,其次是國企指數。故以未來反彈力度而論,國企指數排行第二,吸引力應該不俗。


從資金流向的角度而言,國企指數能吸引國際資金及內地投資者資金,資金來源較為充裕,故近來發生了不少變化。幾年前A股股價較H股貴,屬一面倒的情況;而現在已經有相當一部分A股股價相對H股折價。對此,東驥基金研究部認為,這是大勢所趨,隨著中國資金可緩慢地向外流出,即使設立不少外匯管制,但因出口而獲得的一部分或全部外匯仍留在海外,一如臺灣過去的經驗,故內地投資者在海外設立賬戶的人數更多,他們或許把部分資金投資于其熟悉的國企。

因此,在內地及外資資金入市的帶動下,H股應較A股更容易獲得追捧,H股股價較高及出現溢價也屬正常。

香港金管局行政總裁陳德霖早前曾表示,香港政府不能制訂任何貨幣政策,如通過加息阻止泡沫產生或惡化,皆因港元與美元掛鉤。但中國已開始加息防止經濟過熱,還可以進一步采用一連串的行政干預、更改游戲規則等方式監控經濟發展。相反的,香港因不能加息,令港元跟隨美元轉弱,不斷輸入通脹,股市及房地產市場因受到追捧而更熾熱。

至于基本因素方面,目前國企指數的預期市盈率只有14.2倍,是最低的;股息率卻達2.18%,是最高的,較存款利息還要高。與此同時,由于B股的估值較具吸引力,國內外資金紛紛入市,再考慮A、B合并因素等,造成今年深、滬B股分別上升38.5%及20.1%。

人民幣升值前景當然對兩地股市利好,但對國外投資者而言,與本地投資者(使用人民幣的投資者)相比,人民幣升值對國外投資者更有吸引力。因此,東驥基金認為,投資國企指數的回報可能較A股更佳。

再配合西水東流、中國A股卻又設下大閘的影響,更多西水只能停留在本港,未能進入A股市場,所以香港未來出現泡沫的風險絕不容小覷,希望各位讀者未來能夠在小提琴聲中懂得沽貨。

此次牛市的情況非常不穩定,這歸咎于全球兩極化問題,歐美日因通縮而制造龐大的資金洪流,并不斷流向新興市場。一些新興市場目前因資金泛濫而出現“水浸”及通脹,最終只能盡量“落閘”,減少資金洪流涌入,不想出現資產泡沫放大繼而失控的結果,更不希望1997年和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前的情景重現。

雖然在QE2正式推出前,大市已經出現連日急升,有市場人士擔心大市會于該措施正式公布后掉頭向下。不過,美聯儲并未有因經濟數據較預期理想及環球股市走高而放軟手腳,故預料11、12月份仍然可繼續看好。(作者系華富財經“龐知灼見”宏微觀基金分析專家、東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