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須謹防外商耕地收購行為 損害發展中國家地方權益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世銀稱外商對發展中國家耕地的投資力度加強,大宗土地交易呈級數增長,這有助于提升產量并降低貧困,但政府必須采取措施保護地方權益不受損。
綜合媒體9月8日報道,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7日指出,發展中國家呈級數增長的大宗土地交易為其提供了重大經濟機遇,但這也可能給脆弱的當地居民帶來傷害。
受食品價格攀升推動,國際農業企業紛紛尋求投資于低成本的土地交易,在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亞洲地區收購了上百畝耕地。盡管此類大宗土地交易能通過引進現代作業技術提升產量并由此令發展中國家人口受益,許多政府卻缺乏保護當地土地所有人及農民的保障機制。
該行稱,各國應建立重視土地所有權的外商投資新準則,政府應在編制土地并購政策方面下更多功夫。此外,還應提升土地交易公示力度,擴大各類監管機構所能獲得的信息量。
世行稱發展中國家農業產能的極大改善對削減貧困程度和滿足人口糧食需求意義重大,還是促進農業可持續增長以及鄉村發展的眾多方式之一,但其同樣指出,和此類投資相關的風險也很巨大,近來大宗耕地收購已引發有關“無視地方權益”的擔憂,且也有人就當地人口能否長期獲益以及在減少貧困方面實際貢獻幾何等問題上持懷疑態度。
截至09年7月底予以公開的全球土地交易量達4500萬畝,遠超08年前400萬畝的土地交易年比增量。然而僅其中五分之一真正用于農業耕種。在該行審查的多起土地交易中,對土地所有權進行補償的情況十分少見,且能夠強制實施環境或社會保障措施的案例也少之又少。
世行官員稱,該機構正和各國政府進行合作,將其政策建議付諸實踐。它還在敦促制定類似“EITI體制”(即“采掘業透明度行動計劃”,Extractive Industries Transparency Initiative)的協議,加強外商農業投資所應負擔的責任。在EITI體制下,企業和政府提供采掘及原油交易信息以應對欺詐行為。
(張萌 編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