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股通淨買入再創年內新高10.4億元掃貨中信證券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1月20日滬股通淨買入額創出2015年新高之後,昨日(2月3日),滬股通淨買入額超越1月20日,再創2015年新高。
昨日,滬股通買入額36.8億元,賣出額9.8億元,淨買入額為27億元。此外,昨日滬股通使用額度同樣創出2015年的新高,達49.58億元,這一數據達到單日最大使用額度的39%。
滬股通整體淨買入再創新高,其中必有代表性個股“撐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昨日中信證券(600030,收盤價28.40元)遭港資“掃貨”,淨買入額高達10.36億元,這一淨買入額占到該股1月以來淨買入額的54.70%。
滬股通淨買入不是“章魚哥”
如果經常留意滬股通每日淨買入情況的投資者,或許會留意該數據與第二天滬指漲跌的關聯。那麼,兩者之間到底有無關係?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選取了2015年1月滬指漲跌幅較明顯的日期進行分析。滬指在1月15日上漲3.54%、1月19日下跌7.7%、1月21日上漲4.74%,上述三個交易日之前的一天,滬股通淨買入額分別為5.94億元、1.27億元和21.45億元;上述三個交易日當天滬股通淨買入數據為7.05億元、-3.43億元和19.25億。
此外,1月有20個交易日,滬股通每日平均淨買入額為5.65億元。記者註意到,滬股通每日淨買入額高於1月日均淨買入額的情況有9個交易日,9個交易日中滬指4天上漲,9個交易日的次日,滬指也僅上漲5天;滬股通每日淨買入額低於1月日均淨買入額的情況有11個交易日,在11個交易日中,當天滬指下跌的情況出現4次,次日下跌的情況出現5次。由此可見,滬股通淨買入額數與滬指的關聯度並不大。
對於以上情況,有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滬股通淨買入額目前看尚不宜作為滬指漲跌的參考指標。”他還表示,通過滬股通淨買入滬市A股的資金,只是買入A股資金的一部分,且佔比有限。
滬股通使用額度近50億元
雖然數據說明滬股通淨買入與滬指漲跌關聯不大,但滬股通資金對個股所產生的影響仍不可小覷。因此,滬股通資金的一舉一動仍然受到普遍關注。
記者註意到,昨日一開盤,滬股通使用額度即穩步上漲,午間收盤時,額度已使用10億人民幣。下午開盤後使用額度加速上漲,14時40分,滬股通使用額度已達25億人民幣。收盤前20分鐘,使用額度則再次加速上漲,截至收盤,滬股通額度為49.58億人民幣。
此次額度的大量使用與前幾次有所不同。1月29日和2月2日,滬股通額度放大均集中在尾盤時,全天其他時段額度使用量很小,甚至呈淨賣出狀態。而昨日滬股通使用額度一開盤就穩步上升,顯示港資全天大量而穩定地流入滬市。
那麼,上述情況是否意味著香港地區及海外資金開始佈局滬市A股了?安信國際研究部董事韓致立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港資並非昨日才開始大規模進入滬市,上週就已出現苗頭,反映出香港地區及海外資金春節前積極建倉A股。
中信證券昨淨買入10.4億元
提到滬港通,每日成交活躍股無疑是最受關注的項目之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在昨日的滬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中,中信證券成為明星,不光成交額3倍於第二名,淨買入額更達到10.36億元之巨。昨日中信證券在前一日跌3.37%的背景下,大漲5.5%。
值得注意的是,2月2日海通證券(600837,收盤價20.63元)通過滬股通獲得2億元淨買入,昨日(2月3日)即大漲6.12%。
那麼,滬股通淨買入與券商股第二日漲跌有無關聯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至少從中信證券的情況看,同樣是關聯不大。1月至今,中信證券14次現身滬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榜單,累計獲得淨買入18.94億元。除昨日外,中信證券13次現身滬股通時,有9次獲得淨買入,但第二個交易日中信證券上漲的情況只有4次。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昨日中信證券一天的滬股通淨買入額即占到該股1月至今淨買入額的54.70%,如此大力度的資金流入,或將對股價構成一定的支撐。
此外,昨日通過滬股通獲得淨買入的股票分別是中國平安(601318,收盤價69.07元)、航天電子(600879,收盤價16.83元)、招商銀行(600036,收盤價14.57元)、伊利股份(600887,收盤價27.20元)、中國石化(600028,收盤價6.01元)、中國銀行(601988,收盤價4.28元)、青島海爾(600690,收盤價20.23元)和大秦鐵路(601006,收盤價10.41元)。上述個股在滬股通分別獲得淨買入2.92億元、2.47億元、1.54億元、1.21億元、1.16億元、1億元、0.5億元和0.4億元。
昨日滬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中唯一出現淨賣出的是中國太保(601601,收盤價33.99元),遭淨賣出0.24億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