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醫保基金待激活
鉅亨網新聞中心
日前,衛生部啟動了農村兒童大病醫保試點,選擇了對兒童生命健康威脅大、醫療費用高的6個病種先行補償,這填補了醫保的又一個空白點。伴隨著新醫改的進程,醫療保障體系的“擴面、提質”也在層層推進。
但這張“安全網”的保障水平仍然比較低,醫保覆蓋范圍大幅度提高的同時,醫保基金也在大量沉淀。
“在保費征收和基金支付都比較合理的前提下,醫保基金的過多結余,說明對定點醫療機構的償付不足,基本醫療需求被壓抑。” 國內醫保專家、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王保真教授指出。
對此,地方開始了激活醫保基金的探索。
自2009年7月開始,全國醫保試點城市江蘇省鎮江市,開始延伸醫保個人賬戶功能,提高醫保的互濟性和使用效率。鎮江醫保局局長陳新中認為,醫療保險作為一支重要的買方力量,應該通過精當的結算付費制度設計,發揮其在醫療服務質量、診療用藥規范等方面的管理和監督職能。
基金大量沉淀
在最主要的三種醫保制度中,城鎮居民醫保2007年才起步,有待進一步觀察分析,城鎮職工醫保和新農合都存在著基金的大量沉淀。
歷年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運行時間最長的城鎮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的基金沉淀絕對數額呈現逐年增長之勢:2003年為291億元,2006年增加到675億元,2008年達1142億元,2009年為1394億元,是2003年的4.79倍。統籌基金部分也結存驚人,至2009年末累計達2882億元。
在新農合制度中,各地的普遍做法是把農民的個人繳費全部或大部分劃入家庭賬戶,農民認為看病仍然是花自己的錢,因此相當“節約”,這直接導致門診賬戶基金的大量沉淀。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分析,結余過多有三個客觀的制度因素:其一是年輕參保者個人賬戶中的錢花不出去;其二是為應對老齡化所帶來的未來支付壓力,統籌基金必須保持較高的結余率;其三是破產與困難企業離退休人員參保時往往一次性躉繳一定時期的保費,因此在一段時間內繳費較多,支出較少。
陳新中認為,醫保基金的結余與管理的理念和水準有關。舉例來說,如果對藥店支付稍微放開,個人賬戶就迅速稀釋。
培育買方力量
個人賬戶沉淀基金的盤活首先在實踐中取得了突破。
鎮江醫保局局長陳新中介紹,鎮江自2009年7月起,拓展了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的功能,除了支付醫療費用外,參保人員可以用個人二級賬戶的資金為自己或家人繳納保費、支付醫療費用、抵沖個人支付、參加健康維護“套餐”等。
事實上,醫保基金不僅僅是醫療費用的“埋單人”。2009年4月出臺的新醫改方案明確:“積極探索建立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藥品供應商的談判機制,發揮醫療保障對醫療服務和藥品費用的制約作用。”
據了解,相關平臺已在鎮江開始試運行,首先是同級別醫療機構的共同參與。這一機制運作成熟后,將擴大到所有的醫療機構。比如現在提倡基本醫療服務向社區下沉,則醫保基金的分配也應該有所傾斜。將來可以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三甲大醫院同臺協商,公開競爭醫保基金的份額。
《醫療保險管理服務中談判機制的運用研究》課題主持人之一、江蘇大學醫療保險系主任周綠林指出,醫療保險談判機制的參與者,并不僅限于醫保中心與定點醫院之間,而是包括醫療服務的所有購買方和提供方。
“醫保基金應該成為一支有話語權的買方力量。”陳新中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