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S:令人驚訝、但也被忽略的新興市場─非洲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5-09 13:47
每當全球經濟被評估的時候,非洲往往會被忽視,但瑞銀財富管理研究部提醒,非洲人口佔全球的15%,而且人口成長趨勢強勁,過不了幾年很可能會佔到20%的份額。
■ 令人驚訝的非洲
事實上,除了一些眾所皆知的陳腔濫調之外,世界其他地區對於這塊即將舉辦2010年世界盃足球賽的大陸幾乎一無所知。因此,瑞銀財富管理研究部在4月份的《瑞銀投資者指南》中,特地整理出鮮為人知的非洲十大驚人之處。
(1) 中國是南非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近幾年來,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日本、德國和英國這些經濟強國,成為南非最大的貿易夥伴。2009年,中國佔據南非進口的16%,出口的11%。而從整個非洲來看,2000年至2008年間,非洲對中國出口年平均成長率就達到了31%,相較之下,對美國出口成長率則只有13.5%。
同一期間,中國對非洲大陸的直接投資也日漸增加,但與已發展國家相比,中國對非洲的投資仍然處於相對較低的水準。雖然中國從非洲的進口以及對這塊大陸的直接投資主要歸因於對大宗商品的渴求,但兩國間的經貿關係並不侷限於大宗商品而已。
舉例來說,中國還投資於非洲基礎設施建設,並利用自己的經驗幫助非洲開發和運作,好吸引以投資為目的的經濟特區。為了滿足能源需求,中國將繼續與非洲維持良好的貿易夥伴關係,從長遠來看,這將可能幫助非洲大陸走向富裕。
(2) 全球最高的手機用戶成長率
大約40%的非洲人已經擁有了一部手機,在各大洲的手機用戶成長率中位居榜首。在面積是美國的三倍,而人口密度僅及後者三分之一的非洲大陸上,電信基礎設施的需求極大。根據近期的一項研究顯示,在一個典型的發展中國家,如果每100人中新增10部電話,GDP將可成長0.8%。因此手機將可能為提高非洲生活水平最為重要的驅動因素之一。
(3) 多元化程度超乎想像
非洲國家聯盟由53個國家組成,其居民使用的語言多達2000多種。以2009年平均GDP來說,赤道幾內亞(8760美元)是剛果民主共合國的51倍(170美元);安哥拉過去三年的GDP平均成長率(11.3%)也比津巴布韋(-5.7%)高出17%。落差之大,令人無法想像。
(4) 農業規模龐大 糧食供給不足
在非洲各經濟體的經濟總量中,農業平均佔25%,雖然撒哈拉以南非洲半數以上的勞動力都從事農業生產,但大多數非洲國家卻不能實現糧食自給。
[NT:PAGE=$]
由於大多數非洲國家的糧食進口明顯高於出口,因此世界糧食市場的價格波動對非洲人的購糧價格造成了嚴重影響。在2007年與2008年間,受到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影響,使當地食品價格大幅提升,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平均通膨率由2007年的7%上升到2008年的13%。
一個典型的非洲家庭需要將一半收入用於購買食品,因此,受到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與近期全球經濟與金融危機導致的收入下降,使非洲家庭的預算狀況嚴重惡化。
根據聯合國估計,2009年世界飢餓人口的數量已增至10億人以上,其中大約三分之一都位於非洲。這一數據較上年提高了10%左右,也是這40年以來的最高值。
(5) 剛果擁有世界最大的水電潛力
非洲剛果河將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的水電能源提供站。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這條非洲大陸流域最廣的河流擁有生產100吉瓦(gigawatts)水電的潛能,比法國所有核電站的容量加在一起還要多。
礦產富饒的剛果民主共合國是非洲第四人口大國,但也是非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目前,國家電力公司僅能像全國6800萬民眾中的7%提供電力。電力是實現可持續經濟成長的要素之一,而剛果河項目或許就將是令該地區減少對大宗商品依賴的第一步。
為了讓這個價值800億美元的項目得以實施,剛果已經與安哥拉、奈米比亞和南非建立了成本共擔、電力共用的夥伴關係。但是,融資成本高、腐敗盛行以及各國政府和其他參與方在關鍵問題上遲遲不能達成一致,也延緩了項目進展。
(6) 更大更安全的非洲航空公司
2005年至2008年,非洲各航空公司的事故率下降了77%,而全球事故率卻提高了5%。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統計,2008年非洲航空公司的安全性是俄羅斯與獨聯體(CIS)國家航空公司的三倍。
同時非洲的空中交通也正變得更加繁忙,從2001年到2008年,非洲航空公司的旅客數量成長了46%以上。非洲許多地方都正在興建新機場,開闢新航線。不過,非洲航班仍然主要集中在相對較為先進的北部國家和南非,而且主要與旅遊有關。而非洲旅遊業日亦提高的重要地位還可顯現在這樣的事實上:去年乘坐飛機離開歐盟的乘客總數中,有17%的人目的地是非洲大陸。
(7) 盧旺達議會中婦女佔多數
[NT:PAGE=$]
盧旺達議會中的女性議員比例為世界最高。2008年大選後,女性議員數量甚至超過男性,佔國會議員的56%。這一態勢的形成,完全得益於修訂後的憲法規定女性在議會中的比例至少要達到30%。
有越來越多的非洲各國政府將婦女視為重要的合作夥伴,以圖改變農村貧困面貌,實現經濟多元化,幫助國家由農業與自然資源依賴經濟向知識型經濟轉變。
(8) 區內貿易寥寥,但一體化程度在加油
非洲國家間貿易僅佔其貿易總量的10%,其餘90%的貿易量都是與世界其他地區完成的。區內貿易如此低迷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非洲國家基本上全都是石油、天然氣和貴金屬等大宗商品的出口國,幾乎沒有哪個國家擁有將這些大宗商品加工為高價值產品所必需的製造經驗。
當然也有經濟結構與政治方面的原因,為了減少這些壁壘,關稅同盟和自由貿易區紛紛建立起來。雖然尚未達到預期效果,但已為非洲國家展開了交流與合作提供的平台,也為將來攜手實現經濟發展,加強政治體制建設奠定了基礎。
(9) 家庭人口減少導致富裕程度提高
兩個非洲人中,就有一個是兒童。人口如此年輕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口死亡率不斷下降的結果。死亡率下降歸功於疫苗與抗生素的日漸普及與清潔飲用水的供給改善。
然而,自1980年代以來,非洲人口出生率下降速度一直高於死亡率下降速度,使得每個家庭的兒童數量也跟著減少。這意味著,目前和未來十年進入就業市場的成年人數量,將大於他們所供養的老幼人口數量,因此平均收入將更快提高。
只是,非洲能否從其人口結構的轉變中謀取實益尚屬未定之數,因為常見的教育落後、腐敗與缺乏完善監管市場則可能令非洲人口趨勢的積極效應喪失殆盡。
(10)非洲可能在2040年成為石油淨進口地區
根據估計,非洲擁有世界原油已探勘儲量的13%,而且拜新的發現所賜,儲量可能更多。目前,非洲大陸佔世界原油產量的12%,而消費量不到4%,這使非洲成為原油盈餘最大的地區。鑒於亞洲新興市場對自然資源的需求不斷上升,要求擴大石油產量的壓力無所不在,所以,預計非洲大宗商品供給將持續提高。
瑞銀財富管理研究部預計,到2040年時,非洲將成為一個石油淨進口地區,但考慮到14.7%的世界人口居住在這塊大陸上,非洲能源不可能長期供大於求,隨著非洲經濟的發展,對能源需求也將大幅上升。
■ 南非:世界盃主辦國的經濟
南非一直是非洲無可爭議的經濟成長發動機,它創造了近四分之一的非洲GDP。然而,相對於全球其他水準相當的新興市場國家,南非的地位卻正在動搖。瑞銀財富管理研究部發現,這個被稱為「彩虹之國」的經濟體正面臨嚴重的結構性挑戰,以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可能受到損害。
[NT:PAGE=$]
2004年5月15日,在瑞士舉行的國際足總執委會會議上,南非以14票對10票壓倒摩洛哥,取得2010年世界盃主辦權,成為第16個世界盃主辦國,而埃及則沒有取得任何票數。
南非的勝利,被解讀是對這個國家經濟與政治進步的肯定。但是,從目前身陷困境的希臘(2004年奧運會主辦國)可以看出,承辦一場盛大的國際體育賽事絕不能保證未來的經濟成功。
南非在種族隔離結束後15年中取得的進步,在很大程度上基於穩定的政治環境、審慎的經濟政策與穩健的監管架構。此外,南非還具有世界級的法制體系與監管環境、國際公認的高標準公司會計準則以及投資者保護措施等優勢。
儘管南非在非洲保持著絕對優勢地位,但仔細分析其經濟卻發現,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相比,它的地位正在逐漸動搖。過去15年,南非平均世界成長率僅為3.4%,低於3.7%的世界平均水平。
瑞銀財富管理研究部分析,阻礙南非經濟發展的因素可能是來自以下幾點:
(1) 勞動力市場
根據統計,南非官方失業率已接近25%,但真實情況卻可能更為嚴重。在15歲以上的南非人口中,44%被劃分為非經濟活動人口,因此沒有包括在失業統計中。這一高得出奇的比例意味著,最終只有很少一部分工人創造了整個社為賴以生存的財富。
為了提高總體人口生活標準,南非就必須對那些目前沒有參與經濟活動、人力資本閒置無用的大量南非民眾加以利用。
(2) 教育投資的潛力
南非失業人口雖然龐大,但公司在填補空缺崗位時卻又面臨巨大困難。最主要的原因來自於,南非人口中缺乏有技能的人才,而教育落後更加據了這種局面。該國的高輟學率意味著,僅有27%的學生成功完成12年基礎教育,而在這些學生中,只有五分之一達到大學入學的標準,導致大學畢業生人數極度低。
(3) 居民財務狀況應予鞏固
除了失業率較高外,南非居民的消費水準相對也高,且一部分是屬於舉債消費。這意味著,大多數居民將始終無法存錢。儲蓄是經濟發展的基本要素,不但可以進行投資,舒緩基礎設施瓶頸,還能建立各種企業。因此,南非仍高度依賴外國資本進行投資,從而使經常帳出現高額赤字,在遭遇突然撤資和經濟成長驟然下降時可能不堪一擊。
由以上諸點可見,南非正面臨著巨大挑戰。不僅需堅持審慎的經濟政策,為經濟提供穩固的長期發展基礎,還要著重解決導致經濟停滯不前的主要問題。
[NT:PAGE=$]
瑞銀財富管理研究部認為,南非政策制訂者們不能滿足於現況,南非需要的是一種緊迫感,好確保來之不易的成就不會前功盡棄。
■ 各方面急需改進
總體來看,非洲受此次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低於最初的預期,2009年的GDP成長率為2%,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估計相符。最近,IMF已將非洲大陸2010年和2011年的GDP成長率預測分別上調至4.3%和5.3%。
儘管從整體上來看增幅很高,但作為一個擁有53個獨立國家的大陸,非洲內部的成長潛力、投資機會和風險因素存在著巨大差異。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區別看待在經濟成長和發展中處於有利和不利地位的經濟體就顯得非常重要。
同時,儘管過去幾年間,外國投資者進入非洲市場變得更為容易,但在很多情況下仍會遇到很大的障礙,尤其是非洲市場規模較小,流動性也不足。因此瑞銀財富管理研究部認為,非洲投資機會雖有限,但正逐步成長,舉例來說,股票、債券,甚至是私募股權(PE)都將是不錯的選擇。
另一種投資於非洲,尤其是較未發展的「有前途非洲國家」的方式是透過主權債券。對外國投資者來說,最簡單的主權債券投資是以主要貨幣計價的國際主權債券。
在「有前途的非洲國家」和「落後的非洲國家」中,投資波動性一般都會很高。經濟政策可能瞬息即變,導致高度的不確定性和資產價格波動。此外,全球風險偏好下降都可能會導致對較未發展非洲國家出現拋售行為。
儘管目前非洲市場的投資管道還不暢通,但在未來幾年這些市場都很可能向外國投資者開放。與此同時,開放的非洲市場風險也將下降,非洲市場將逐漸成為投資的前沿陣地。
瑞銀財富管理研究部建議,有興趣的投資者僅將其投資組合的一小部分配置於非洲市場,千萬不要投資於某一個非洲市場,而要在國家和資產類別之間進行分散投資。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