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生活

甲仙強震 北偏西走向 40度傾斜

鉅亨網新聞中心


高雄甲仙規模6.4強震之後,到上午為止,累計餘震約268個,有感地震共22個,數量及規模都逐漸減少。觀察主震及餘震的分佈,是否就是學者所稱的盲斷層?氣象局認為:仍須進一步透過地下探勘的方式取得資料。至於媒體引述外電的說法,認為近來海地、智利接連發生強震,台灣的地震可能是「全球地震的骨牌效應」,氣象局表示:從已知的學理來說,「沒有這樣的理論」。(彭群弼報導)

氣象局長辛在勤表示:甲仙地震發生後,根據主震及餘震的分佈,及地球科學的相關理論,可以透過數學運算的的方式,計算出現有地震的產生形式,包括走向為東西,傾斜角度約40度:也就是從水平面下切四十度的方式延伸,錯動方向則是六十度。辛在勤表示:破碎帶的分佈範圍約5~10公里。但是否就是所謂的「盲斷層」。辛在勤則是解釋:斷層分兩種:發現並且給予命名,以及尚未發現,既然沒有發現當然也就不知道,不了解他的形式,所謂的「盲斷層」,在學理上並沒有這樣的說法。


辛在勤說:甲仙強震所在位置,距離平地不遠,換言之過去的地質調查過程中,並沒有發現當地有斷層,也就是從地表上,看不到斷層的「露頭」,如果要確認地表下的斷層位置,必須透過一系列的地球科學調查方式,例如鑽孔,鑽井,埋設炸藥引爆,再利用震波探測方式,描繪地下的地層結構分佈,需要耗費的時間很長,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確認。

至媒體引述外電報導,美國科學家觀察引發南亞大海嘯的強震,也造成加州的斷層活動,產生小型地震,有所謂的骨牌效應說法,認為近來的海地、智利與台灣的地震彼此之間有「震群」的關連?對此,氣象局認為:從學理上找不出這樣的說法,也需要科學的根據。各個板塊之間的地震,有各自的週期,人類對於地震週期的掌握非常有限,導致地震至今沒有預測能力,無法推測下一次地震出現在哪裡,規模有多大。因此近來的各國強震,先後出現,只能說「個別的週期」巧合地出現在鄰近時間,要談「關連性」,缺乏科學的根據,只能說巧合。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