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稱在最新采購后中國對美國玉米需求料增加
鉅亨網新聞中心
分析師稱,中國四個月來首次大量采購美國玉米,可能預示著將簽署更多協議。
綜合媒體2月23日消息,分析師及貿易商稱,中國四個月來首次大量采購美國玉米,可能預示著將簽署更多協議,因中國南方玉米價格大漲令從美國進口玉米成為一個劃算的舉措。
美國農業部周四稱中國采購了120,000噸美國玉米。這些玉米將是去年收割的作物,舊作玉米供應已經迅速下降且預期將在秋季下一年度作物收割前將達到16年低位。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玉米消費國,此為自10月初以來最大單日采購量。
在此筆交易達成的前一周,中國一貿易代表團訪問美國,簽署協議將采購創紀錄數量的1340萬噸美國大豆,價值67億美元。
在10月初,美國農業部證實向中國銷售900,000噸美國玉米,此前數日市場已普遍出現傳言。而這次的銷售令市場感到意外。
直至2009年,中國一直是玉米凈出口國,出口量曾一度增至全球第二高水準。
分析師稱,最新的銷售可能發往南方地區,那里的國內玉米價格已經上漲至較進口玉米價格高逾60美元,因當地供應緊俏。
花旗集團分析師Terry Reilly稱:“目前運費低,他們可能再采購多一點的飼料谷物用于儲備。”他稱,中國復合飼料生產處于相當高的水準。他們試圖通過進口價格較為低廉的美國玉米至南方地區來滿足生產需求,而不是從北方運輸。
進口至南方深圳的美國玉米價格約為每噸328美元,包括成本及運費,而深圳的國內玉米價格約為每噸390美元。
當中國在10月采購時,進口價格約為每噸320美元,包括成本及運費,國內玉米價格約為每噸400美元。
R.J. O Brien的分析師Rich Feltes稱:“事實上,當中國國內玉米價格一直堅挺時,美國玉米價格已經顯示出一些修正跡象,暗示隨著市場年度的持續及生豬飼養量的增加,中國將尋找機會進口玉米。”
一些貿易商稱,周四的銷售相對很小,暗示買家是一中國私人進口商,不是中糧集團等國有買家,國有買家通常一次采購大量的谷物。
中國每年玉米進口配額總計逾700萬噸,關稅配額體系允許私人買家進口其中的40%。
關稅配額內進口關稅為1%。私人進口商亦需繳納13%的增值稅,但國有貿易商不需繳納。
貿易商稱,即使加上進口費用,南方地區美國玉米價格仍將低于國內玉米價格,暗示將進行更多貿易,包括政府買家為增加國有儲備而進行采購。
Jefferies Bache的分析師Shawn McCambridge稱:“今日的采購表明價格接近他們將玉米進口至南方地區的可行性水準。”他稱:“如果美國玉米價格下滑,將出現更多興趣且將進行更多采購。”
CBOT基準3月玉米期貨合約周四收高1-1/4美分,報每蒲式耳6.39-1/2美元。自去年夏季觸及每蒲式耳7.99-3/4美元的歷史高位后,玉米價格已經下滑20%。
(趙志欣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4006744482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