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首發中國經濟評估 雙邊關系進入新階段
鉅亨網新聞中心
7月2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布,中國首次同意IMF發布有關中國的年度經濟評估報告(又稱“第四條磋商報告”)。自07年以來,中國一直拒絕IMF的此類經濟評估,因為該報告幾乎必定將中國匯率提上議程。而此次IMF首次獲許發布,這充分反映了中國政府在6月退出盯住美元匯率制之后,以更輕松自信的心態應對外界爭議,也很可能標志著中國與IMF雙邊關系在全球經濟復蘇的共同目標下進入一個新時期。
那么這個第四條磋商報告究竟為何而設,中國以往又緣何不許IMF公布評估內容?這顯然與IMF的人民幣匯率立場密不可分,從中亦可窺探出IMF與中國之間因人民幣匯率而微妙起伏的雙邊關系。
07年6月,IMF通過《對成員國政策雙邊監督的決定》,要求成員國確保匯率政策不會引發"外部社會的不穩定"。IMF將每年進行雙邊討論,并對成員國相關政策提出評估意見,這一過程又被稱為"第四條磋商"。當時評論人士普遍猜測這一規定主要針對中國,為此中國隨即作出反應,中國人民銀行發布聲明反駁,提醒IMF應當客觀公正的反應和評估各國匯率政策。但隨后的交涉并沒有起到預期效果,接下來兩年的“第四條磋商”均無果而終,雙方關系趨冷。近年IMF主席卡恩始終堅稱人民幣嚴重低估,這一言論也繼續成為美國借口中國“操縱貨幣”被“國際公認”的工具。
不過,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經濟增長活力增強,IMF作為最重要的政府間國際金融組織,為發揮積極的作用,其官員不得不開始向中國頻頻示好。09年,IMF對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態度發生了些許變化,09年7月,IMF恢復與中國的“第四條磋商”,并對中國政府的經濟刺激措施深表贊賞。作為回應,中國在09年度投資了500億美元購買IMF債券,2010年3月,卡恩更宣布,任命中國央行副行長朱民擔任主席特別顧問。
2010年6月,中國宣布退出盯住美元匯率制,IMF對此表示歡迎。部分官員雖仍不改人民幣低估觀點,但IMF內部陣營已然開始分化,更多的官員開始軟化,選擇謹慎觀望,不再發表強硬觀點,雙方關系獲得進一步改善。7月27日,IMF宣布完成對中國的第四條款磋商,但稱是否公布具體內容將由中國自主決定,若中國同意,則將在9月發布對人民幣匯率和退出政策建議的報告全文。顯然,這次IMF將球遞給了中國。僅僅兩天之后,29日,IMF再次證實,已經獲得中國許可,并提前于7月30日發布中國經濟評估報告。
從這場雙邊博弈的歷程中不難看出,中國在堅持獨立宏觀政策和更靈活匯率制度的同時,開始把握更多主動權,IMF報告若果真能為中國決策者提供有價值的政策建議,也必將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信心。
(王彥 撰稿)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