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歐極端思潮主宰政治 兩極當道 溫和無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19 15:20
中左翼在希債危機中批判希臘的火力,比中右翼更猛。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歐洲爆發金融危機以來,各國左、右翼支持者紛紛趨向極端,這趨勢在近期愈來愈明顯。先有希臘激進左翼聯盟上台,後有英國工黨選出「史上最左」的科爾賓為黨魁,標誌着中間偏左「新工黨」路線的終結。經濟和難民問題困擾下,英國右翼獨立黨(UKIP)等排外的極右政黨也乘勢崛起。這反映左右兩翼的中間溫和派政黨失色,受政治和社會思潮「兩極化」威脅。
香港《文匯報》報導,二戰後歐洲中間偏左政黨不時有機會上台執政,但無論是次數抑或持續執政時間,均較中間偏右政黨少。環顧當前歐洲,能夠執政的中左翼政黨大多只是「左右團結」執政聯盟中的少數黨派,唯一例外的是法國和意大利,但法國總統歐蘭德及社會黨民望低落,意大利民主黨掌權也只是得益於右翼政黨四分五裂。
歐洲智庫組織Eurointelligence主任明肖認為,中右翼政黨過去幾十年推動金融市場去監管化,引致金融海嘯和歐債危機,中左翼政黨理應可趁機上台「撥亂反正」,但現實並非如此。他指出,問題癥結在於中左翼政黨在近30年來採納了不少中右翼政黨主要政策,包括自由貿易協議、去監管化、歐元區財政規則、央行獨立性等,令選民愈來愈難分別中左翼和中右翼政黨間的差異。
明肖舉例指,1970年代德國總理施密特執政時,經常干預央行決定,當經濟有危機,他也會毫不猶豫地根據凱恩斯學說擴大政府開支,不受所謂財政規則掣肘。這些做法均與中右翼政黨有明顯分野,但對今天的中左翼政黨而言,卻是匪夷所思。1980至1990年代,在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柴契爾夫人)為首的右翼領袖主導下,歐洲經濟政治大吹右風,長期在野的中左翼政黨開始吸納右翼主張,沒想到意外奏效,主張「新工黨」的英國工黨領袖貝理雅(布萊爾)和德國社民黨的施羅德相繼上台。然而嘗過甜頭的中左翼政黨也因此產生錯覺,以為只有行中間甚至右傾路線,才可以在選舉中勝出。
中左翼政黨右傾的結果,是當面對2008年金融海嘯時,無法拿出宏觀政策調控方法應對危機,只懂拯救銀行,而不是將銀行國有化;面對債務危機,只顧緊縮政策,令經濟雪上加霜,左翼立場蕩然無存。在最近的希債危機中,歐洲中左翼政黨批判希臘的火力,甚至比中右翼政黨更猛。
另一方面,大批難民不斷湧入,歐洲激進右翼勢力趁勢崛起,就連較包容難民的德國也是如此,愈來愈多人響應極右翼號召,參加反移民示威,甚至更多訴諸暴力衝突。總統高克更警告,國家的收容能力有限,新移民與原居民的緊張關係將加劇。有極右政黨形容難民是「恐怖分子」及「計時炸彈」,將令各國變得貪腐,並破壞歐洲基督教傳統。隨着危機持續,各國對解決問題意見分歧,民眾初期對難民展示的同情心將減少,極右政黨將更猖獗。
無論是極左還是極右,激進勢力將會衝擊歐洲現行的各方面政策,例如在外交上,科爾賓和法國極右政客勒龐反對國家與北約關係太密切;在難民問題上,溫和派政客也擺出強硬姿態,以免選票流向極右派;經濟方面,激進派與溫和派的角力恐令經濟復甦出現不穩。這一切都威脅着歐洲一體化,「脫歐」和分離勢力的聲音更有恃無恐。
歐洲近年政治面貌明顯改變,多國均有立場相對激進的新政黨冒起,並在選舉中取得一定成績。然而傳統政黨一般不願與其合作,使得各國出現少數派政府的機會逐漸上升,增添政局不明朗因素,難以應付歐洲日益嚴峻的經濟及保安局勢。 (接下頁)
瑞典社會民主黨去年9月大選後組成少數派政府執政,但其預算案未能獲主要反對黨支持,提前大選的陰霾一直揮之不去。造成此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持反移民立場的瑞典民主黨近年支持率急升,去年更成為第三大黨,但左右兩派主流政黨均無意拉攏,故只要兩大黨無法取得大勝,便很可能出現少數派政府。
葡萄牙情況類似,執政聯盟在本月初大選繼續取得最多選票,卻失去國會多數優勢,即使組成少數派政府執政,預料亦難以完成整個4年任期。另邊廂,最大在野黨社會黨亦不太可能與疑歐派政黨合組聯合政府執政,令政局前景蒙上陰影。
面對極端派壯大和左翼挑戰,傳統中間偏右要獲得支持,須訴諸最實際的經濟政績。本月初葡萄牙大選中,反緊縮的中間偏左在野社會黨未能趁勢勝出,只取得32%選票,相反總理科埃略領導的中間偏右執政聯盟卻取得38%選票,成功繼續執政。分析指,緊縮政策雖然痛苦,但確實協助經濟起死回生,選民擔心極端派和左翼會破壞復甦進程,於是選擇支持緊縮派。
2011年,葡萄牙與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簽署780億歐元(約6870億港元)援助協議,直到去年5月才擺脫危機。葡萄牙在3年間大幅削減開支及加稅,失業率一度升至17.5%,如今經濟已開始復甦,今年上半年增長按年增加1.5個百分點;失業率亦回落至12%。與希臘和西班牙不同,葡國的極端勢力的民意基礎較弱,選民普遍支持溫和派。
而在溫和派政黨中,左傾社會黨腹背受敵,除與執政聯盟競逐第一大黨地位,還受極力反緊縮的極左「左翼聯盟」掣肘,後者取得逾10%選票,是歷來最佳成績。顧問公司「特尼奧情報」副主席巴羅索指出,左翼聯盟的強勢將迫使社會黨加強其反政府立場,在中期不利葡國政局穩定。
分析指,撇除英國今年5月的大選,歐洲多國選舉都展現一個新趨勢,不再單純由中間偏左及中間偏右兩個大黨爭奪執政地位。歐洲目前面對難民潮、債務危機及經濟不景等問題,需要各國共同解決,但隨着疑歐政黨冒起、各地政府轉趨弱勢,歐洲一體化進程可能受阻,長遠更可能威脅歐盟及歐元區團結。
與極右勢力相比,歐洲左翼政黨的困境更受關注。觀乎歐盟28個成員國,只有10個由左派政黨執政,即使如丹麥和芬蘭等傳統左翼國家,左派色彩亦在褪減。《赫芬頓郵報》社評認為,左翼主張影響力削弱,主因是歐洲社會流行個人主義,以及左派漸漸與社會脫節所致。
現今歐洲社會普遍流行的個人主義,部分源於1980年代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柴契爾夫人)和美國總統雷根帶領的新自由主義運動。這思想不但削弱工人階級的團結,而且近年工資不漲,經濟發展緩慢,令極端及右派乘勢而入,將矛頭直指經濟移民。 接下頁)
另一方面,很多左翼政客漸漸「離地」,卻未能意識到箇中原因。由於全球化影響,貨物、資金和勞動人口可以自由流動,社會起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工會衰落,亦令社會民主主義失去支撐的根基。
社評又指,中左翼政黨為了討好少數中產游離選民,投放大量資源,卻使得基層感到被忽略,自然轉投一些覺得更能代表他們的極左或極右勢力,蘇格蘭正是一個好例子。
英國激進左翼政客科爾賓,上月以近60%支持率當選在野工黨黨魁,雖然有分析指,立場太左勢令工黨無法在短期內重新執政,不過科爾賓主張更公平及包容政治,出乎意料地受社會廣泛支持,吸引數千人加入工黨,顯示英國政壇進入重組階段,並挑戰英國現行外交政策。
科爾賓主張透過外交而非軍事手段解決國際紛爭,重視人的價值及和平發展。他大力批評英國跟隨美國發起伊拉克戰爭及入侵阿富汗,為伊戰道歉是他競逐黨魁時的政綱之一,若他執政,英國與美國的傳統友誼或會降級。
科爾賓對北約亦抱批評態度,指其為冷戰產物,須大力改革,他譴責北約再次將中歐軍事化,又指北約東擴是導致俄羅斯介入烏克蘭事務的原因之一。科爾賓若上台,很可能不再支持將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2%上繳北約。在中東政策上,科爾賓批評以色列的西岸政策,支持巴勒斯坦人權利,支持與黎巴嫩真主黨及哈馬斯等激進組織接觸,也可能令美國不滿。
一名父親帶同子女到票站投票。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瑞士昨日舉行國會大選,近日困擾歐洲的難民潮成為焦點議題之一,造就反對接收難民的右翼政黨瑞士人民黨(SVP)有望進一步鞏固國會最大黨地位,立場偏右的自由民主黨預料亦有斬獲,或將帶動瑞士國會「向右傾」。
根據昨日公佈的初步點票結果,SVP得票率很可能較選前民調預期更高,有望在下議院200席中取下64席,打破該黨2007年創下的62席紀錄,相反一眾中間派細黨則預料成最大輸家。選前調查顯示,接近一半選民把移民及難民問題視為首要考慮,不少人贊成幫助有需要的難民,但坦言國家無力承受大量難民湧入。
由於瑞士會定期舉行公投,讓選民就大大小小的議題直接表態,故國會選舉投票率一向偏低,同時國會內政黨勢力分佈多年來亦沒太大變化。不過分析指出,國會12月將選出新一屆負責行政工作的聯邦委員會,考慮到右翼勢力增加,或多或少會令政策右傾。
SVP一直宣傳反移民立場,過去曾在海報描繪3隻白色綿羊在瑞士國旗上踢走1隻黑羊,引起爭議。今年海報內容雖已收歛,但仍有個別地區分部印製激進海報,例如以年輕黨員為主的Vaud分部宣傳海報,便繪有戴上歐盟臂章的聖戰士,準備把穿上瑞士國旗背心、被綑綁封口的金髮女子斬首,再配上「保持常識」(Keep your head on your shoulders,亦可解「保住頭顱」)標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