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混合動力宜先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業內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無疑需要政策的強力支持,目前電動車的推廣時機并不成熟,業界對于純電動車的短期應用也并不樂觀,混合動力宜先行。
據中國證券報5月26日報道,關于新能源汽車的各種產業支持政策、購買補貼政策等的關注熱度持續不減,幾乎每個月都有關于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即將出臺的消息。近日有媒體報道,發改委、財政部等多部委已經會簽《新能源車私人購買補貼細則》,預計5月底前將正式對外公布。
如果該政策真能如期出臺,那么必然是讓整個汽車業界,尤其是已經投入新能源汽車多年的數家汽車企業歡呼雀躍。然而,新能源汽車私人購買的現實條件并不具備,而新能源汽車補貼的范圍有哪些,實際也存有爭議。
現在實現零排放的目標是以巨額的投入為條件的。目前在世博園區,跑著純電動、燃料電池、混合動力、超級電容四大類新能源汽車,每輛車的成本都超過傳統汽車50%甚至2倍,而這還沒有算上為此投入的專用充電站成本。
胡茂元表示,“現在這些新能源汽車仍然只是示范運營。”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推廣必須要有更低的成本才可行,但就目前的發展狀況,“示范運營”是最好的方式。通過政府的補貼,先期小規模應用,通過這種方式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新能源汽車主要分為電動車和混合動力兩大類,但在學術界,一般并不拿油電混合作為新能源汽車,但這卻是最現實、最經濟的一種“新能源汽車”。
實際上目前包括長安汽車、上海汽車主力開發的都是這種混合動力汽車。以目前上海汽車投放到上海世博園的上海通用君越混合動力車為例,這種混合動力汽車比傳統汽油車貴大約4萬元左右,大約折合車價的15-20%左右。以此來看,如果對這種混合動力車進行補貼,應該能夠達到先期推廣的目的。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無疑需要政策的強力支持。目前,電動車的推廣時機并不成熟,業界對于純電動車的短期應用也并不樂觀。另外,如果按照目前“個人購買純電動車補貼5-6萬”的流行說法實施,純電動車遠未達到傳統汽車的價格,而讓人爭議的是,這筆補貼卻是由全體納稅人埋單來補貼一小部分人,這并不合理。
新能源汽車是一場革命,也是下一代汽車的發展方向,但在具體應用和推廣時應該結合實際技術條件與使用環境逐步推進。
(杜琰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