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薪潮下自有品牌的機遇
鉅亨網新聞中心
今年收入分配改革是社會的熱點,近期國內一些制造企業掀起的加薪潮更是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口結構的變化,勞動收入的提高已是大勢所趨,這也是啟動巨大內需市場的必然要求。在這樣一個轉型階段,中國企業的自有品牌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
從近期加薪潮的主體看,主要集中在處于收入底層的制造業一線生產工人等群體。而市場也普遍預期,未來的收入分配改革政策將會更多地向低收入群體傾斜。雖然,有報道稱一些工人表示加薪后將主要把錢存起來,但整個群體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還是有望一定程度上拉動消費,并且對未來收入變化的預期也是影響當前消費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下階段,哪些消費板塊最有望受益成為了許多投資者的關注重點。
從上述收入增長主體的消費規律看,不少分析人士首先看好的是中低端消費品的增長,包括食品、服裝等,甚至有人說中低端白酒和啤酒會是受益最大的行業之一。中金近期的分析也認為,勞動力成本上升,工資收入增加,將推動大眾消費品市場的發展,品牌化趨勢日益明顯,而我國大眾消費品人均消費額顯著低于發達國家,提升空間大,其看好目前上市公司中服裝行業、家紡行業、炊具和小家電行業等諸多品牌的發展潛力。
的確,以服裝為例,當收入增長后,為消費者提供了追求更好品質產品的條件,品牌的效用顯現,而國外品牌定價大多遠高于國內普通工人群體收入的承受能力,這就給國內的自有品牌留下巨大市場空間。事實上,目前國內銷售規模較大的自有品牌服裝,主要的消費群體之一正是大城市中的打工族,它們已經建立起或正在建立的龐大銷售網絡,是其下一步分享國民收入增長這塊蛋糕的重要優勢。
盡管面臨巨大機遇,但對于每個廠商而言仍有不少挑戰。首先是國內市場競爭的加劇,自金融危機以來,不少原來以外銷為主的企業現在都開始開拓內銷市場,消費者可選擇的范圍也更大。在這樣的情況下,筆者認為,只有能敏銳捕捉消費者需求,不斷改進經營模式的品牌才能不斷發展壯大。80、90后將逐步成為勞動者的主體,他們與他們的長輩們在消費心理、習慣上可能都有著巨大的差別,例如網購的興起。
另一方面,從長遠看,品牌的持續發展同樣面臨挑戰。記得十幾年前,班尼路、佐丹奴等服裝品牌的出現開啟了大陸休閑服飾市場的大門,可以說引領著當時的時尚,但由于未能及時跟隨消費市場的變化,現在它們的市場份額已大幅下降。由于長期來看收入是呈上升趨勢,這種消費變化體現的重要結果之一就是品牌升級的需要。國內的一些企業已經開始了多品牌體系的運營,如奇瑞就在拓展中高端“瑞麒”品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