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奔騰馬6悄然分線 一汽擴產重整中級市場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良好的銷售形勢和樂觀的銷售預期下,依舊保持現有的產能并不明智。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一汽轎車產能僅為12萬輛。對于想要做大的一汽集團而言,擴充產能已是企業發展規劃中勢在必行的一步。

10月初,一汽集團第二轎車工廠于長春建成并投入使用。在業內專家看來,新增的20萬輛產能將明顯改善一汽集團轎車長期產能不足的缺氧現狀。由于一直采用共線生產,奔騰和馬6出現了產能互相制約的現象。對此,一汽集團已明確表示兩者將分線生產,馬自達(報價圖片參數)將于原工廠生產,而奔騰系列將于新工廠生產,實現分離。

但在專家看來,該工廠建成的意義遠不止于此。正略鈞策管理咨詢顧問付百航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車市整體熱銷的大背景下,一心想做大轎車項目的一汽集團顯然不甘落后。獨立分線生產將進一步加深一汽集團與馬自達的現有合作。”

銷量誘惑


降價一直被認為是拉升企業銷量的一劑猛藥,而這副藥也確實在一汽集團轎車品牌上發揮了奇效。今年5月份,馬6揚起了降價刊萬元的旗幟,這令身為B級車、價格卻逼近A級車的馬6銷量陡然上升。數據顯示,降價前的馬6一季度銷量為17469輛,月均5823輛。而降價后的馬6首月環比增長就達到38%。

馬自達6(報價圖片參數)的經銷商也深刻體會到一汽集團實施這一舉措所帶來的好處。一位經銷商向記者表示,馬6自實行降價以來,銷量得到了明顯提升。而數據顯示,5月份以來,馬6月均銷售超過8000輛。

但事實上,面對這樣喜人的銷售數字,一汽集團一樣有自己的苦惱。截至9月底,一汽集團轎車第一工廠12萬輛的年產能竟要同時分配給四款車型,分別為馬6、馬自達睿翼(報價圖片參數)、奔騰B50(報價圖片參數)和奔騰B70(報價圖片參數)。這樣平均算下來,一款車的產能分配不足4萬輛。

單是對急于實現高增長的一汽馬自達而言,這樣的產能就無法讓其滿意。今年年初,一汽馬自達公布了2010年銷量目標為15萬輛。對于2010年汽車市場,一汽馬自達有著50%增量的銷售預判。按照其銷售規劃,15萬輛的銷售目標包括進口車銷售1.5萬輛、國產車13.5萬輛,其中馬6實現銷售8萬輛、睿翼5萬輛,而即將上市的馬8也將貢獻5000輛。

事實上,光就馬6一款車型而言,由于受到產能制約,引發的訂單積壓、提車難、等待周期長的問題,已經讓一汽集團遭受消費者埋怨。顯而易見,仍舊依靠原有工廠的共線生產方式已無法滿足一汽馬自達發展壯大的需求。

于是在今年10月,一汽集團第二轎車工廠正式投產,這將打破一汽集團轎車目前所遇的產能瓶頸,同時改變奔騰、一汽馬自達一直共線的生產模式。此后,一汽馬自達將在原有第一工廠生產,擁有除南京外的第二個中國專屬工廠。而奔騰品牌系列轎車將轉至擁有20萬輛產能的第二工廠生產。

據記者了解,目前新工廠一期產能為10萬輛,并將在2012年實現新車年產20萬輛整車的目標。

發展大計

2010年馬自達在中國市場的計劃銷量是22萬輛,其中一汽馬自達13萬輛,長安馬自達9萬輛。在專家看來,一汽集團第二轎車工廠落成投產遠非企業一般意義上的擴充產能。“從馬6中得到實惠的一汽集團顯然并不滿足于現在的成績,也開始了更為激烈的擴張戰略。在本次分線之后,馬自達品牌在中國境內,將繼南京工廠之后擁有第二個專屬工廠,這對于一汽后續引進更多的馬自達車型將形成很大的優勢。”付百航認為,在車型引進速度決定企業成敗的中國汽車市場,一汽無疑借此占有了先機。而事實上,通過本次分線而得以釋放的馬6產能,也將使一汽集團得以進一步搶占國內馬自達市場的份額,增強與馬自達合作的話語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