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鉅亨看世界─復仇汽車世家

鉅亨網


去年保時捷收購福斯汽車股權,讓福斯一日內股價飆高 200 %,創下僅次於艾克森美孚的市值傳奇。後來的演變證明,這並不是大衛打贏巨人歌利亞的美談,而只是曇花一現。背後糾結著兩個汽車世家爭奪金錢、權勢,以及女人的恩怨情仇。

■第一部曲:逆轉

任誰也料想不到的金融海嘯,很快就沖垮保時捷從2005 年開始處心積慮「以小吃大」所構築出來的沙堡王國之夢。現在,福斯集團(Volkswagen Konzern;VW-DE)回過頭來「反將一軍」,透過兩個階段的交易,它將注資 80 億歐元予保時捷汽車控股集團(PorscheAutomobil Holding SE;POR3-DE)償還暴增的債務。

福斯集團監事會主席費迪南德.皮耶西(Ferdinand Piëch)向保時捷提出的交換條件之一,就是保時捷集團董事長溫迪林.魏德金(WendelinWiedeking)必須下台。


但當皮耶西在今年 7 月中旬慶祝奧迪一百周年晚會中遇見對手魏德金時,他們兩人簡單地打了聲招呼。7月下旬保時捷集團宣布溫德金以 5000 萬歐元天價優退。

■魏德金,一個替身

對於費迪南德.皮耶西來說,魏德金是一個可怕的敵人。魏德金自 1992 年起任職保時捷集團董事長,他主導了 2005 年開始針對福斯集團的收購計畫。當時的福斯集團規模是保時捷的 15 倍。保時捷借由資金作手暗渡陳倉收購福斯股權,以迴避政府規定持股超過 5 %必須公開資訊。

到了 2007 年,福斯巨人接獲這項消息時,保時捷已收購了 31 %的股權。2008 年雷曼破產時,保時捷宣布將再增持 20 %的股權,但 2009 年它為此負債了 100億歐元。2009 年 5 月,保時捷在無力償還融資時,費迪南德.皮耶西開始逆轉了福斯集團十個月以來的劣勢。

這場戰役註定要開打。而皮耶西的確打了一場硬仗。他說,要不就是我被打死,否則就是我得勝。

德國《明鏡Spiegel》報導,2010年 以後的福斯集團控股可能股權分配為:保時捷汽車控股持股 50.76 %,下薩克森州政府持股 20.01 %,馳援福斯的中東卡達基金持股 14.9-19.9 %,剩餘股數則為流通股。這意味著福斯集團將與保時捷合併。兩大家族集團日前並已簽定這個協議。

由於福斯注資 80 億歐元予保時捷汽車控股之故,未來保時捷汽車控股的主導權將由保時捷家族易主為福斯集團董事會的皮耶西家族。保時捷將納入福斯集團的第十大汽車品牌。

魏德金的解職金可能創下德國企業空前的支付費用。諷刺的是,他一手將保時捷跑車王國推向幾近破產的局面。但他也表示,將捐出優退薪俸的一半,用來成立社福團體,他已放棄向保時捷家族爭取按照工作契約支付更高薪資的權利。

魏德金曾說,他自己是很多人的夢魘。在他下台後,德國檢方已針對保時捷集團是否涉及內線不法,對他展開蒐索,但他至少不用淪落救濟院。

至目前為止,這似乎是個不公平的戰爭,皮耶總是佔上風。而魏德金只是股權鬥爭的一個替身。

業界更加關注的是,兩個風格截然不同的汽車王國,將要如何合併為一;兩個結怨多年的家族企業,將要如何同船共渡?

■復仇世家

說到了保時捷(Porsche)和皮耶西(Piëch)家族間的恩怨情仇,堪稱德國企業界罕見的鬧劇兼肥皂劇。

位於德國西南斯圖加的保時捷跑車集團,其董事會主席沃爾夫崗.保時捷(Wolfgang Porsche)是一位和氣商人。父親是工程師出身的費理.保時捷(FerryPorsche),哥哥則是小費迪南德.保時捷(FerdinandPorsche)。沃爾夫崗直到 63 歲才接任保時捷監事會主席。個性喜好避開衝突,用幽默感來化解緊張氣氛。

至於皮耶家族所經營的福斯汽車集團,領軍者是費迪南德.皮耶西,他一路從奧迪事業體往上爬到福斯集團權力的最核心。在權力鬥爭中打滾數十年,樹敵不少,但也消滅了許多仇家。皮耶從小就生活在這個奮鬥求生的過程。他曾經說到:「當我對人失去信心,我會很快就把他們拋在一旁。」

德國車界設計奇才保時捷博士是這兩個家族的精神標竿。二次大戰前設計出福斯汽車、德國國民車「Beetle」(金龜車款)的費迪南德.保時捷有一個兒子費理(Ferry)和一個女兒路易絲(Louise)。費理的孩子是保時捷集團監事會主要成員,而路易絲的家族皮耶西則是福斯集團監事會主要成員。

福斯集團所生產的金龜車款在希特勒時代被規畫成國民車,它在德國戰後冷戰時期則是經濟奇蹟的象徵。

而保時捷的 911 車款是舉世尊崇的跑車精典,為德國工程界極致巔峰之作。保時捷名車迷思還曾被懸疑的意外事故所強化:知名演員 James Dean 在 1955 年駕乘保時捷跑車時身亡。

美國喜劇演員 Jerry Seinfeld 擁有 20 幾輛保時捷跑車。他連一丁點麵包碎屑沾到所收藏的跑車上都會讓他受不了。他說,一輛保時捷總是會讓你覺得活在未來。

但福斯的車就比較單調。

福斯賣點是實際,保時捷賣點是夢想。保時捷商標炫目奢華,福斯商標則是堅固、可信賴的國民車。

奢華之於平價,富裕精英之於新興中產階級。西德家庭流行購買福斯出品、象徵專業的「高爾夫世代」車款給高中畢業的子女。而保時捷跑車則大概被德國人視為「業餘休閒高爾夫」車款吧。

對德國人來說,這兩個家族未來將會合併成一家公司,就好像世仇即將結親,從此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之下!但這絕不是茶餘飯後的笑話,而是一個事實。

這兩大家族現在在爭取的是,誰可以控制合併後的資產,這包括未來誰能控制兩大集團合併後超過一半的股權。

新的福斯-保時捷集團將會擁有 40 萬名員工,經營目標是超越豐田成為全球第一大廠。同時,這帶出兩個德國汽車史上不能承受的情感之重。

保時捷集團總部位於德國西南大城斯圖加,福斯集團總部位於德國中部沃爾夫斯堡。

■第二部曲:鬧劇兼肥皂劇

這兩大汽車家族同為保時捷博士的後代。兩家汽車企業的發展,宛如一部德國現代史。保時捷博士生前支持過希特勒的奴工政權,在戰後福斯出品成為經濟奇蹟,而保時捷借用對沖基金「以小吃大」,則展現了英美模式的資本主義。

還有,幾十年來,兩大家族收購活動的背後,涉及了工會代表、甚至是德國兩州政府之間長久存在的問題。

不斷滋長著恩怨糾葛當中,圍繞著權勢、名利,以及強烈的情感衝突、羞辱,部分原因則是:女人。

這些事件的根源非常驚人,許多成分帶有鬧劇意味。但在也顯現出,家族企業在德國經濟中扮演吃重角色不全是好事。

相較於公開上市公司必須按政府規定盡速發放股利給股東,家族企業可能具有更長遠經營方向的彈性,但當股東過度專注自身利益,也較有可能陷入混亂,以致對於公司造成損害。

整個福斯-保時捷集團和旗下員工難免都會臆測,保時捷和皮耶西家族雙方多年來傷痕累累,要坐下來理性談判不太可能。即使兩大家族達成合併協議,未來幾個月的合併之路仍歧嶇坎坷。

不管怎樣,這都是保時捷博士的兩個家族企業必須學會的功課。

保時捷博士戰後曾將他的產業一分為二,位於斯圖加的保時捷汽車事業由兒子費理所繼承,位於奧地利薩爾斯堡(Salzburg)經銷控股公司則由女兒路易絲接手(當時福斯國民車廠收歸國有)。

保時捷汽車和經銷控股公司的經營淵源對於福斯股東和員工而言是非常諷刺的。數十年以來,斯圖加和薩爾斯堡的事業體被福斯集團餵養壯大。然而,當保時捷累積了一定的資本後,它開始準備吃下位於沃爾夫斯堡的福斯集團。

一名福斯集團的經理表示,「我們將這兩頭小野獸養大了。」「這兩頭畜生現在回過頭來要吃下我們。」

■兢兢業業

保時捷博士的兒子費理在 1948 年擘畫出目前兩個家族企業經營結構。在英國籍下薩克森州長的協助下,福斯金龜車款順利在沃爾夫斯堡車廠重建新廠(沃爾夫斯堡是福斯集團總部所在地)。

當時保時捷博士成立的 Porsche KonstruktionenGmbH(保時捷汽車設計公司)仍然持有這個車款的專利權,沃爾夫斯堡為了取得合法生產權,福斯集團總經理Heinz Nordhoff、費理,和 Anto Piech 在巴伐利亞州的 Bad Reichenhall,達成以下三項協議:

■ 保時捷汽車設計公司將會收到 1954 年以前製造的金龜車款五項德國商標權利金。這將為該公司注入資金動能。

■ 福斯工廠必須供應保時捷車款零件生產,這將有助於這家斯圖加車商在產線規模小、工人不足的條件下,建立起自家跑車品牌。

■ 保時捷成為福斯車款在奧地利獨家授權經銷商,這為保時捷跑車事業植下根基。保時捷現在年度銷售額 130 億歐元(185億美元)。

兩個家族企業之間的糾葛,不單只是思維不同,主事者成長的背景也有差異。

路易絲與丈夫安東.皮耶西將下一代送到寄宿學校就讀。這使得費德南迪.皮耶西將他的成長經歷形容為「典型的寄宿就讀過程,意謂著你必須自立自強,以便成為嚴苛的中堅分子。」

費德南迪.皮耶西個性好強、兢兢業業。身為福斯集團董事會監察人的皮耶西曾經說到,成長過程讓他「對人極度不信任」、「事必躬親」。

另一方面,費理則將他的四個兒子送到華德福實驗學校(Waldorf school)。其教育宗旨乃根據奧地利教育學家史代納(Rudolf Steiner)人智學(Anthroposophy)理念成立,即:「以尊重接納孩童,以愛教育孩童,釋放孩童得到自由。」皮耶西家族一名成員就曾揶愉保時捷家族這種教養方式。

■第三部曲:「我們拿到的股權多了一點」

儘管如此,皮耶西家族卻長期受惠。每當兩造有爭執發生時,保時捷家族一向予以妥協或擱置爭議。不過到了 1970 年初期,在保時捷跑車廠任職的四名表兄弟發生嚴重衝突後,這個模式就此打住。

這四人為:成功研發出 911 車款的工程師Ferdinand Alexander Porsche(沃爾夫崗.保時捷的兄長),保時捷產品部門負責人 Hans-Peter Porsche(沃爾夫崗的弟弟),行銷部門負責人 Hans MichelPiech(費德南迪.皮耶西的弟弟),以及研發部門負責人費德南迪.皮耶西。

紛爭的起頭是費德南迪.皮耶西。他支持造價成本極高昂的保時捷 917 利曼經典跑車。他堅持必須不計成本運用最尖端技術。

當家族企業高層指責他過於浪費,他則回嗆:個人前途將因此倒栽蔥──假設你在早餐時間沒有向家人打招呼問好的話。

後來,他索性離職,前往福斯事業體系下的奧迪車廠赴任,一路飛黃騰達。

■「我們吵得很凶」

1970 年代,費理召集了家族成員參加了在奧地利小城 Zell 農莊 Schuttgut 的團體療程。這裡是他與路易絲‧皮耶西在二次大戰期間共渡童年時光的地方。他希望這裡的一景一物,以及家族的記憶可以撫平家族成員鬩牆的傷痕。

但是,結果不如他所預期。費德南迪.皮耶西表示,「我們吵得更凶。」。皮耶西家族決定禁止成員再到保時捷車廠任職,同時開始延攬外人參與企業經營。

自此之後,該家族大部分成員在汽車工業角色中,不再是活躍的經營高層。但是費德南迪.皮耶西的生涯卻躍進了奧迪最高主管的職位,而後接手整個福斯集團。

造成皮耶西成為家族分裂的人物該要歸因於他的私人感情生活:他擁有 12 個孩子──和 4 個女人生的。

他的第一任妻子的婚姻始於學生時代,育有五個孩子。1972 年,他偏偏和內姪的妻子 Marlene Porsche發生外遇。保時捷集團極力反對,並與皮耶西急切割。保時捷集團不僅為了倫理道德,也有部分原因是這件事損害了兩個家族間微妙的利益平衡。

費德南迪.保時捷將其畢生遺產平分給保時捷和皮耶西。費理.保時捷和他的四個孩子每人各繼承了 10% 跑車廠和經銷事業股權。而路易絲.皮耶西與她的四個孩子也是一樣。但當 Marlene Porsche 與丈夫 GerdPorsche 離異,他被迫釋出一部分的股權給前妻。

這使得家族成員控告費德南迪.皮耶西既奪人妻,又企圖奪人家產。皮耶西則說,「就因為這個理由,我沒有和 Marlene 結婚。」

■活力的泉源

費德南迪.皮耶西和 Marlene 維持「或多或少在一起」的關係 12 年。其間與她育有兩名孩子。另外兩名孩子則是和另一個女人所生。

皮耶西後來說到,「我可以認同東方苦修式的靈性生活。」「每當我這麼做的時候,我可以從心靈的平靜當中汲取活力的泉源。」

他最終還是為了保姆 Ursula Plasser 與 Marlene分手。這件事再度惹惱了家族其他成員。Piech 和Plasser 育有三名孩子,現在仍維持婚姻關係。

費德南迪.皮耶西對待 Marlene 的方式至今仍然讓保時捷家族懷恨在心。這使費迪南德的弟弟 Ernst股權在 1983 年欲出售予中東買家時,因此遭受池魚之殃。

家族的其餘成員必須以將近 1 億德國馬克來阻斷這宗交易。當時保時捷和皮耶西兩個家族都在搶奪Ernst 的股權,最後保時捷家族獲勝拿到超過一半的持股股份。

「Ernst事件」擦槍走火至今仍對於兩家內部衝突造成影響。

無可否認地,兩個家族已在保時捷集團董事會上,以及的薩爾斯堡經銷控股股東會上投注一致的投票結果,以便實現達成的合併協議。

然而,每當兩方稍有歧見時,沃爾夫崗.保時捷總是喜歡說這一句話來「提醒」另一個家族:「我們拿到的股份比你們多了一點。」

(邱勤美)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