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分析〉新船過多 運價難支撐 航運商叫苦連天

鉅亨網陳律安 綜合外電


從蘇格蘭港口到馬六甲海峽,這些貨櫃輪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沒有足夠的貨運可供載運,尤有甚之,它們近期連出航都不大可能。

《紐約時報》報導,於去年崩跌的全球貿易,受到了開發中國家需求的拉抬已漸漸好轉,但是這樣的復甦卻受到新船過多而抵銷。


分析師表示,那些受衝擊最深的,包括德國航運商 Hapag-Lloyd、荷蘭航運商 A.P Moller Maersk 等,現皆因先前過度擴張而深受其害。業界顧問機構預測,歐亞 20 家以上的大型航運商於 2009 年將損失達 200 億美元。此外,就連較小的航運商如 Contenemar of Spain 也難逃關閉命運。

歐洲船舶事務協會主席 Chris Bourne 表示:「我們從沒看過這樣的情形,這可是自60年代貨櫃化後最慘的狀況。」

向來航運商都必須隨著經濟循環改變貿易型態及地緣政治關係。1970 年代時,它們深受原油危機侵擾以及蘇伊士運河重新開幕影響。由於蘇伊士運河的啟用,使得繞行南非之超級貨輪的需求降低。復甦在 10 年才到來,期間也受到衰退的阻撓。

而現在的衰退中,影響得不僅僅是船運公司,港口及造船廠也深受其害,這樣的情形在歐洲尤其明顯。IHS Global Insight 表示,全球郵輪業直接或間接供應了 1350 萬人的生計。世界海運理事會指出,全球 400 家郵輪占了海運的60%,剩下的則由油輪及乾貨輪瓜分。其中一條最重要的路線,即航運在歐洲及亞洲開發中國家的航線。

甫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的中國,於上周宣布其 12 月的出口年增 17.7%,為 14 個月以來首度上揚,進口也增加了 55.9%。其他的開發中國家也能夠看到對於貨櫃輪需求的提振,對於建築計畫所需的水泥及鋼鐵需要更是旺盛。不過,這樣的情勢對於油輪及乾散貨輪的事業較有拉抬效果,對貨櫃輪則無甚影響。

航商 KC Matitime 表示:「供給面方面是沒有問題的,我們認為中國將持續的成長,真正的問題將出現在供給面。」

直到 2008 年之前,航運業呈現持續上漲的勢態,在信貸亦取得的支撐下,不斷地造出更大的船隻,港口也不斷的擴建及推出新服務。但是不久之後,全球經濟衰退拉低了貿易情勢,業界出現了船隻過多的情形。貨櫃商只能以暫緩建造新船因應。分析師表示,今明兩年的許多船隻,其財務狀況皆還懸而未決。

有些新船已經出現違約情勢,因此頭期款被沒收。通常頭期款是船隻價格的 15-20%之間,但是若船隻造價達 1.6 億美元,相比之下就是小數目了。法國航運商 CMA CGM 表示,現在它正與南韓造船商商量,希望能夠取消或是延遲訂單。

[NT:PAGE=$]

就算如此,分析師預期,造船廠今年將交出 371 艘貨櫃輪,2012 年時則將交出 127 艘。而今年貨櫃輪數目將成長 14%,明年則將成長 10%,這意味著更多船隻與貨櫃相比多出許多,將出現搶貨物的情形。

學者指出,亞洲的航運商由於受到政府的幫助,因此情勢相對來說比歐洲同業還來得好。歐洲航運商已經處下行通道多年,義大利與德國船廠正尋求政府幫助,而去年歐盟也挹注了波蘭歷史性船廠 Gdansk,不過歐洲政府也針對提供船廠貸款的銀行提供挹注。

貨運業者也是叫苦連天,正努力的靠著共享航線等方式壓低成本,並且表示現在的運價是低於成本的,很明顯的,現在的運價撐不下去。

文章標籤

新船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