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斯希臘與歐洲 市場的困擾
鉅亨網新聞中心
自2009年末2010年初希臘連遭降級后,歐洲債務危機這兩年雖經歷波折無數,但竟沒有“壞到哪里去”,“希臘乃至葡萄牙退出歐元區,歐元崩潰”的預期并沒有發生。但在歐洲決策者“不緊不慢”的挽救中,歐債也沒有“好到哪里去”,債務危機已經連帶上金融危機、經濟危機齊襲歐洲并拖累全球,期間一度引發歐洲多國政治危機。
眼下歐債的焦點再度瞄準希臘這個“暴風眼”,希臘議會今日晨間通過政府緊縮案,從而克服了申請第二輪1300億歐元救助的最大障礙,稍后只需得到周三歐盟峰會的批準援助,并與私人部分達成債務重組協議即“萬事大吉”,再度從違約懸崖邊上起死回生。
即便股匯市場因此振奮消息出現一定的回暖,但相對這個將左右債務危機走向的關鍵事件的關鍵利好來說,市場的反應明顯還不夠熱烈。當然希臘隨后還面臨些許不確定因素,因而投資者表現謹慎也有幾番道理,但這并不足以說明如今市場的“冷遇”。
市場已不再如歐債之初般簡簡單單地幼稚,投資者難對任何風吹草動大驚小怪,更多時候會平靜看待不太出格的結果,并適時對解決歐債燃起的希望報以“漲”聲。當然,市場的成熟也是經歷風風雨雨才成的,期間歐洲各種評級(主權債券、銀行等金融機構、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等的評級)遭下調已是家常便飯,評級三巨頭的舉動也沒有了往日雄風。
對于歐債,市場充滿矛盾。如果沒有評級機構的“興風作浪”“煽風點火”,本次危機甚至構不成真正的危機,到目前看危機的實質也僅為“信用危機”,度過信用這道難關,歐洲就真的能柳暗花明。但市場各方并未給予歐洲充分信任,外界遲遲未給予歐洲實質的援助,同時市場看空歐元資產之聲漸起,盡管助歐洲度過難關,這對于全球經濟利遠多于弊。
事實上,各方心知肚明的原因能夠解釋市場的反應。一方面,歐洲內部同床異夢,始終難以做出同舟共濟的真實行動;有分析指出,即便到如今,歐洲內部仍未對解決債務危機施展出全部的力量,這讓即便想伸援助之手的外界在真正采取行動時,都會思量再三。同時,對于如希臘等具體債務危機國,“給點陽光就燦爛”,在輕易得到救助后其不會對散漫生活有主動反思,市場一味給予信任只會縱容其繼續放任自流,這樣的信心援助不會起到任何敦促其改革財政著重經濟發展的目的,這于長期只是埋下更大的隱患。
因而在這場與“信心”斗爭的戰爭中,難題重重的希臘仍須堅定改革,矛盾重重的歐洲尚須拿出解決問題的最大誠意,市場才能考慮施舍點信任看看。否則,照此走一步算一步的狀態下去,歐洲迎來的只能是市場繼續將信將疑。
(劉敬元 撰稿)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4006744482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