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后合資時代:中外車企合作多于博弈

鉅亨網新聞中心


長期以來,自主品牌汽車往往被視為是合資品牌汽車的“天然死敵”,水火不相容。然而,近年來一些合資企業也主動推出自主品牌汽車,在其推出的過程中中外雙方顯然各有各的需求,也各自能夠在這一新的合作體系下尋找到自己的利益所在。因此,不能夠用傳統的博弈來解釋這樣的合作形式,共生共榮共發展是其核心。尤其對于中國企業來說,這也是一個發揮自己優勢,快速成長的絕佳契機。

巨大市場是最大的動機

對于中外汽車制造企業聯合推出自主品牌這一新潮流,最重要的誘發因素還是在于中國國內已經被激發出的巨大消費能力,與近期即將釋放出來的巨大潛在市場需求。

合資公司推自主品牌最為直接的動力,來自海外的技術與資金優勢以及國內十分巨大的市場。一般來說,中國市場的規模之大以及需求之特殊使得海外的汽車巨頭往往不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只能夠在相對中高端的市場上立足,而且面對著變化迅速的中國市場往往有著反應比較慢的通病。而與中國方面建立合資的汽車制造企業,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中國國內迅速發展起來的資金優勢,同時可以享受到政府方面大量的政策扶植。另外一方面,合資的自主品牌往往主攻發展潛力巨大的中低端市場,充分發揮本地人在消費習慣、技術支持、資金乃至政策支持的優勢,決定了其能否在短時間內做大。同時,可以不太顧及到改變自己傳統的定位以及一系列處世原則,專門根據中國市場現階段的需求來制造汽車。在眼下國際汽車市場發展空間有限,印度等新興市場暫時難以承受更大規模的汽車消費的背景下,幾乎可以說誰在中國市場上吃了虧,誰就等于喪失了與國際同行角逐的最大能力,也因此無論是日系還是美系、歐系車廠都不反對與合作伙伴聯手推出新的自主品牌。說到底,既擴大了自己產品的市場份額,又沖擊了自己不同的競爭對手,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中國企業的遠大志向

對于與海外同行合作推出自主品牌,中方合作伙伴當然也不會甘于為人作嫁,雖然不同的廠家有著不同的目的,但獲取外方在技術以及資金方面的支持,同時吸收進一步海外在產品開發、開拓市場等方面的先進經驗,迅速做大自己的品牌是各家中國方面合資者的共同想法。

長期以來,國內完全自主的汽車制造企業經過艱苦創業,都能夠在市場上立穩,但在產品結構上往往處于市場金字塔的低端,雖然發展前景廣闊,但技術含量低,售價低,利潤低,一有經濟狀況的動蕩就往往必須在互相爭斗的同時力抗合資品牌從高端往下壓。而有著外資背景的自主品牌在技術與資金優勢的支持下,能夠從容地進入競爭不算特別激烈的二、三線市場甚至直接進入廣闊的農村市場。它們不僅可以借鑒到一系列最為先進的技術以及銷售與服務理念,同時也可以如其它自主品牌一樣比較自如地迅速調整產品的設計、價格,在遇到時機許可的情況下還能夠比較快地為自己的產品升級。

同時,由于如今世界汽車市場的發展重心已經轉移到廣大發展中國家與新興經濟體,適應中國需求的價廉物美的車很可能也是世界其它眾多地區需要的車,中國的合作者因此可以借助外方順利出洋,將自己的產品銷售到海外,這也是不少類似于上海汽車這樣實力雄厚的大集團內心所向往之處。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