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中國轉基因作物面積390萬公頃 位列世界第六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浪科技訊 2月1日消息,根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發布的一份報告,2014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為創紀錄的1.815億公頃,比 2013年增加了600萬公頃。中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為390萬公頃,較2013年下滑30萬公頃,仍位於世界第六位。

報告指出隨孟加拉國的加入,2014年共有28個國家種植轉基因作物。種植轉基因作物的20個發展中國家和8個發達國家占全球人口的60%以上。


自1996年以來,全世界有10多種轉基因糧食和纖維作物獲得了批准和商業化。範圍包括主要商業化作物如玉米、大豆和棉花以及水果和蔬菜類的木 瓜、茄子以及最近的土豆。轉基因作物的性狀引起對消費者利益以及農民生率的影響等公普遍關注的問題,包括抗旱性、抗蟲和疾病的性狀、對除草劑的抗性、 增加營養和提高糧食質量。

報告中的多項數據指出了種植轉基因作物的主要利益,包括通過增加全球不願承擔風險的弱小而資源匱乏的農民們的收入來緩解貧困和饑餓。從1996 年到2013年的最新全球信息表明轉基因作物增加的值為1330億美元,從1996年到2012年殺蟲劑的顯著減少,節約了大約5億公斤活性成份。僅 2013年一年,種植作物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相當於一年在公路上減少1240萬輛汽車。這些數據與德國經濟學家Klumper 和Qaim (2014年)實施的一項嚴謹的綜合分析得出的結論一致。他們的結論是“平均地講從1995年到2014年這二十年轉基因技術使化學農藥的使用減少了 37%,作物量增加了22%,農民利潤增加了68%。

ISAAA主席Paul Teng博士在《迎接全球互聯體系中的糧食安全挑戰》的主題演講中指出,轉基因技術能夠確保糧食安全,而糧食安全問題,今天已經成為全球性的重要問題。根 據用多種不同的研究方式評估出的全球糧食安全指數來看,新加坡是全亞洲糧食安全保證最好的國家,中國在亞洲僅排名42位。現在是一個高度互聯的時代,更好 的利用科技的手段可以滿足人類對於糧食的需求,幫助一個國家的糧食量提高,能幫助解決其他國家糧食不足的問題。

北京理工大學的胡瑞法教授用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將有關轉基因的9000多篇文獻進行分析發現,聲稱轉基因食品存在安全問題的論文均被證明是錯誤 的,轉基因技術經過有史以來最為嚴格的生物安全檢測與驗證,未發現食品安全問題,然而轉基因技術發展似乎陷入了無謂爭論的陷井,不斷誤導公,進而影響政 府的科學決策。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前所長黃大昉研究員表示,轉基因的發展歷史相對於我們整個農業的發展歷史來講比較短,轉基因技術因為從開始就考慮 到它是個新技術,可能存在風險,所以用了非常嚴格的科學管理措施,各國都進行了相關立法,科學家也進行了非常嚴謹的科學實驗。雖然時間短,但現在的結論是 經過反復的實驗和實踐驗證的,應該是可靠的。

任何先進的技術都有逐步發展的過程,從開始可能不太成熟到慢慢變成熟,都需要一個過程。但如果等上十年八年甚至於上百年再去考慮發展轉基因,再 好的技術也不能應用於人類。人類在加快轉基因發展的同時,應該繼續按照現在的法規,按照最好的科學手段來研究它以后發展中的問題。

轉基因品越來越多,從事轉基因的研發和業化的國家也越來越多,面積越來越大,業化只是時間問題,儘早促進轉基因的業化,才能爭取主動占 領技術的制高點,或者佔領農業品的市場。如果慢了就可能失掉這個機遇,專家呼籲中國應該盡快的突破管理上的瓶頸,減少安全審定程序的時間,與國外接軌, 過於謹慎的態度會降低我國轉基因技術在國際上的的競爭性。(郭禕)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