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現在到底是便宜還是貴?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中國證券報)
投資決策背後還是有很多客觀、理性的判斷的。只是「估值」未必只有通過宏觀經濟分析、財務指標分析這些教科書上介紹的途徑,還要想想市場供求關係的平衡點到底在哪裡。
現在的股票到底貴不貴,入市三年、五年以及十年以上的人,會有不同的感性認識。2007年以後投入大牛市的人看來,2000點是一個很低的位置,去年居然會跌破2000點,實在是特殊事件湊在一起觸發的偶然結果。但是對於上個世紀就入市的股民,2000點在大多數時候卻是一個高聳的山峰。2001年6月出現的2245點,在之後的五年裡曾經被很多人認為是無法逾越的投機峰值。
當然,人不能靜止地看問題,要想想二十一世紀的九年來,社會財富到底有多大的增長,股票指數的構成又有多大的變化,上市公司創造的財富(或者是財富的控制權)有多少流入了投資者手裡,這樣看問題才客觀。
如果我們認為2000年前後平均1500點是一個合理的價值中樞,現在的3000點能不能算合理價值中樞呢?中國的社會財富,或者主要資產的貨幣標價,是否也漲了一倍呢?房價漲幅固然早就不止一倍了,那麼資源和工業原材料價格呢?糧食價格呢?本科生畢業第一年的平均起薪呢?工作十年左右的一對夫妻的積蓄呢?工作三十年左右的一個中產階層家庭的可流動淨資產呢?
大部分公司的股票全流通後,其定價應該更高還是更低呢?有人覺得全流通的股權更值錢,有人卻覺得大部分股權不流通的市場更有取得高市盈率的理由,更有人憂慮那麼多低成本的等待流通股,有如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畢竟大股東支付了實實在在的對價,長遠來說,不會只是為了換一個名義上可以賣出的權利。
當然,上面這些問題,未必有一個標準答案。但如果投資者自認是一個理性的價值投資者,不妨常問問自己這些問題,這樣在股市大幅下跌時,可以制定中長線投資計劃,告訴自己哪裡是真正可以逐步建倉的投資價值區域,哪裡又是最好快點兌現的高風險區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