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後DVD時代即將到來 美製片廠積極朝數位影音鋪路
鉅亨網陳律安 外電報導
電影製片廠無所不用其極,為的就是讓家庭娛樂事業部門重返獲利,因此,它們現在正著眼雕塑後 DVD 時代的市場樣貌。
直到最近,好萊塢重量級製片廠皆不願表露對數位娛樂事業的看法;這裡的數位娛樂事業,指的是:透過網路,下載串流電影、電視節目至裝置如電腦、連結網路的電視及行動裝置。畢竟在以往,沒有人想觸怒零售夥伴如 Wal-Mart,或是毀了 DVD 這塊獲利良田。
然而,現在市況已然轉變。儘管來年 DVD 及藍光 DVD依舊是獲利的主要來源,但是片廠的高層終將面對現實,即它們可能很難在重獲銷售動能,無論從方便性、價格、或是消費者疲軟,皆是 DVD 銷售放慢的原因。
《紐約時報》報導,為了要維持銷售成長勢態,片廠必須擬定數位影音散佈管道的作戰方針。
上周迪士尼 (DIS-US) 宣布,開發出追蹤數位所有權的系統,藉此人們可購買一次授權,就可以載同一部電影至不同平台。這只是個新手法,未來也將有更多方法推陳出新。
媒體分析師 Doug Creutz 表示:「我預期這些片廠會嘗試多種傳佈數位娛樂的方法,因此你將可以看到許多錯誤嘗試。」
片廠相信,直到人們可以在不同裝置上觀賞同一部電影前,他們將拒絕投入數位娛樂。片廠希望消費者可以如同收集 DVD 與書籍那般,建立起數位娛樂的資料庫。
研究機構 Digital Entertainment Group 表示,第 3季時,片廠的家庭娛樂部門創造出 40 億美元的收益,年降 3.2%,至於數位娛樂事業方面,僅 4.2 億美元,但是上揚了 18 個百分點。
阻礙數位娛樂蓬勃發展的是科技面的難題;如何讓消費者在不同裝置上播放電影,卻又不讓他們在盜版網站上分享電影?此外,基於反托拉斯法以及純然的競爭理由,片廠間也難以密切合作。
迪士尼將在未來幾星期內發表追蹤數位所有權的系統,名喚 Keychest 。該系統可讓消費者購買一數位娛樂的永久使用權,且讓它於電腦、手機中播放。分析師預期,蘋果會是它的夥伴。
藉著Keychest這套系統,一位母親可以先在電腦上播放《玩具總動員》給她的孩子看,待會若要外出可以拿至iPod 播放。不過該系統的細節仍相當模糊,且何時與消費者見面仍是未知數,但是迪士尼表示,該系統有兩個特點,即能夠在不同的格式下運作,且盜版的可能性不高,至少就概念上來說是這樣。
由於該系統建構在雲端運算上,因此使用者只是從雲端那裡下載串流,從未下載過影片,使得盜版的可能性降低。迪士尼家庭娛樂事業部門總裁 Bob Chapek 表示:「我們系統防盜版的功能就好,與市面上其他的系統相比,也更具有吸引力。」
除了迪士尼以外的其他片廠,則組了一個論壇,與企業如 Comcast 及英特爾 (INTC-US) 合作,他們採行的策略則有所不同。他們提出的是數位娛樂內容生態系統(Digital Entertainment Content Ecosystem;DECE),將研發出一個公定的標準及格式。
索尼 (SNE-US) 娛樂事業科技部門主管 Mitch Singer表示:「我們將開始開發新的數位服務,它比免費服務還好,因為它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及便利性。我們可以降低數位傳輸的成本,並且讓服務更加興盛、完善。」
Singer 表示,將 DECE 與 Keychest 放到同一個天平上比較不盡公平。他說:「我們都朝同一個目標邁進,我們皆嘗試給消費者更多選擇,讓他們購買數位娛樂更為容易。」
市場上還有許多其他點子,時代華納執行長 JeffreyL. Bewkes 正在推廣的是 TV Everywhere,作用與Keychest 差不多。此外,如線上租片商 Neflix,蘋果 (AAPL-US)、亞馬遜 (AMZN-US)、手機影片提供商Mspot 也對這塊市場磨刀霍霍。
媒體分析師 Creutz 表示:「製片廠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第三方找到解決方案,因為這將吃到很大部分的收益。」的確,製片商想起的是蘋果透過 iTunes Store在音樂市場上呼風喚雨的景象,那也正是他們極不願見到的。
分析師指出,將電影或電視內容轉換到網路上的過程,對媒體業的股價形成極大壓力,他們害怕發生在報紙或音樂產業的事情,搬到電影業上演。瑞銀分析師Michael C. Morris 在最近的研究報告中表示:「投資人擔憂媒體能否從家用影音事業中繼續獲利,而 DVD 的銷售,又逐漸被其他的內容散布方式取代。」
消費者則早已投入了「數位事業」,無論是從 DVD 中轉拷內容,或是經由網路非法下載至電腦、電視、智慧型手機。這對大眾來說,這當然很方便,但這不可能是好萊塢所樂見,因為他們無法從中獲利,也沒有掌控權。
製片廠在拉攏新科技上向來不太成功,幾年前,隨選隨看的影片才剛上路,那時迪士尼與幾個其他夥伴與Moviebeam 合作,而 Moviebeam 乃透過機上盒傳送電影的機制。這項嘗試以失敗作收,不僅連線不穩,消費者也希望能夠對電影有更多的掌控權,最後迪士尼黯然離開。
許許多多的因素,讓好萊塢開始對數位事業躍躍欲試。就在今年,Wal-Mart 及其他零售商將貨架上留給 DVD的空間大幅減少,且有些零售商也吹起了熄燈號,因此片廠對進軍數位事業的疑慮較少。
片廠也開始押寶未來的消費者電子趨勢。
派拉蒙數位娛樂部門總裁 Thomas Lesinski 表示:「有鑒於與網路連結的電視及主機將於第 4 季的出貨蓬勃上揚,頓時間,數位電影的未來一片光明。」
不過,截至目前為止,下滑的 DVD 銷售仍是最大的驅動力。消費者購入了較少的 DVD,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客廳早就凌亂的塞滿了碟片,抑或是是由於經濟衰退的緣故,消費者改採租片的方式,或根本就不看 DVD 了。
Digital Entertainment Group 的資料顯示,2009 年的頭 6 個月, DVD 收益下滑 13.5% 至 54 億美元。藍光片的銷售上揚 2 億美元,多多少少彌補了 DVD 銷售下滑 10 億美元的頹勢。整體來說,家庭影音的收益因為受到租片利潤的支撐,僅下滑了 4%。
片廠已經畫出了一個未來的初步藍圖,在這之中,DVD的角色不會消失,但有可能轉變成為數位影音的配角。迪士尼的 Chapek 表示,兩造之間是可以和平共生的。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