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夥伴關係定位全球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國際金融報)
奧巴馬首次中國之行圓滿謝幕。此次舉世矚目的訪問取得了多項成果,中美雙方達成了廣泛共識,深化了兩國間的戰略互信,強調了兩國在應對全球性挑戰中的共同責任與帶頭作用,中美關係正向全球性夥伴關係推進。
在雙邊關係方面有兩個亮點引人矚目。首先是,美國總統公開聲明:「不尋求遏制中國」,不再把中國看成是威脅。美國歷屆政府的對華政策都是接觸和遏制兩手並用,或交替使用。奧巴馬看到,中國的崛起已是即成事實,任何想阻止中國的企圖都將是徒勞無功的。他表示:「我們必須一定是對手這一想法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由於我們的合作,兩國都變得更加繁榮、更加安全。我們基於相互的利益、相互的尊重就能有所成就。」當然,奧巴馬的這一聲明是否能真正落實到行動上還得「走著瞧」,但這無疑是一個友好的政治姿態。
第二個亮點是,中美雙方表示要推動兩軍交流往來,並為明年軍事領導人的互訪擬定了時間表。而在此前的中美關係中,兩軍交流明顯滯後。這是因為美國國會在「2000年國防撥款法」中對同中國的軍事交流作出了限定。
在全球性領域中,兩國的合作也有了新的發展,兩國似正在向「全球性戰略夥伴關係」的方向邁進。上世紀末,江澤民主席和克林頓總統曾將兩國關係定位為「戰略夥伴關係」。但1999年發生北約轟炸中國駐南使館事件,2001年小布什總統上台執政,將兩國關係倒退為「戰略競爭對手」,再加上同年4月發生的中美撞機事件,使這一夥伴關係不復存在。但在小布什的第二個任期,中美關係再度回暖,小布什將兩國關係表述為「複雜的」、「建設性合作關係」,兩國關係才再度步入良性時期。奧巴馬執政後,對小布什的內外政策進行了一番全面的革新,但卻例外地保留了小布什後期的對華建設性合作政策,並有意在此基礎上再上層樓。
如他上任不久即派出國務卿希拉裡訪華;並將原有的戰略與經濟兩個對話機制合為一體,提高層級。在此次行程中,奧巴馬更明確宣示:美國歡迎一個強大、繁榮和成功的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中美聯合聲明》說:「雙方重申致力於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係,並將採取切實行動穩步建立應對共同挑戰的夥伴關係。」聲明還說,「中美在事關全球穩定與繁榮的眾多重大問題上,擁有更加廣泛的合作基礎,肩負更加重要的共同責任。」其實,奧巴馬總統的表述更為直白,他的意思是:中美兩國在重大的全球事務中,不僅僅要承擔起共同的責任,而且要起領導作用。顯然,中美間的合作關係越來越具有全球性質和戰略含義,只是雙方在措詞上沒有明確表述為「戰略夥伴關係」罷了。
當然,奧巴馬政府積極發展對華關係是其國內外形勢所趨。首先,中國的迅速崛起是不爭的事實;中美的經貿依存度已緊密到難以切割的程度,幾乎到了「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地步。其次,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大幅上升。這也正如奧巴馬所承認的:沒有中國的參與,許多國際棘手問題,諸如氣候變化、環境保護、能源安全、防核擴散等都不是美國一家所能解決得了的。
其二是美國在經歷兩場戰爭和一場金融海嘯後已元氣不足。其赤字和國債都達到了天文數字。面對這場經濟與金融危機大有回天乏力之感,美國不得不放下身段,向他國借力。奧巴馬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當他在出訪歐洲和拉美時表現的謙恭態度遭到國內右翼指責時,他回應道:美國頤指氣使、其他國家唯命是從的時代已經不再;現在是同各國結成「平等的夥伴關係」,以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解除人類困境的時代了。因此,他在對外交往中一反往年美國政客們唯我獨尊的霸道作風,展現出願意傾聽、願意談判的平等姿態。可以說,奧巴馬的政策主張和個人風格的確是「創造了國際政治的新氣象(諾貝爾和平獎評語)」。
可以說,正是這樣的客觀形勢促使中美兩國關係向積極合作的方向發展。中美結成建設性合作夥伴關係,不僅符合兩國利益,也有利於促進世界的和平、安全和繁榮。
這是大勢所趨,世界所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