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向好,銅看上去很美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第一財經日報)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近日舉辦了一年一度的年會,來自全世界的主要金屬製造商、貿易商和消費商齊聚倫敦。在這個備受關注的系列會議中,與會者給出了一致的看法,銅價繼續看好,雖然今年以來國際銅價漲幅已經超過100%。
在會議中,與會者對銅市場的共識是,長期基本面樂觀,短期價格有調整風險。不過多數年會的參與者都想在短期可能出現的調整中抓住機會買入。
而據麥格理銀行對200多位與會者的調查,願意做多銅的比例為51%,是所有有色金屬中比例最高的。
銅市場看上去前途一片光明。
經濟復甦步伐堅定
從宏觀角度看,全球經濟從第三季度復甦的跡象越來越明顯。以經合組織(OECD)的領先指標來看,OECD工業生產12個月的變化率從今年2月份的-10.3%提高到三季度末的-6.1%。美國指標從2月份的-12.1%提高到6月份的-8.5%。歐盟的數據增長較為強勁,同比下降的工業產出在未來3~6個月僅僅是提高到-3.2%的水平而已,這一水平較為樂觀。
當然,宏觀經濟數據的變化還會有反覆,不過經濟復甦的步伐相當堅決,而這為金屬市場的需求將提供堅實的支撐。
談到商品,自然不能忘記美元。美聯儲刺激經濟的態度使得美元仍在下跌泥潭中掙扎,而美國國債收益率的提升則表明資產風險偏好在進一步增加。本輪經濟危機爆發以來,美元被資金看作一個規避風險的投資類別,而現在美元沒有吸引力了。以美元計價的國際金屬價格來自於貨幣升值的壓力相對較小。
美歐接過需求「接力棒」
其實,對於投資者而言,宏觀經濟的變化作用時間太長,也很難給中短期的交易提供有力的支撐。那麼金屬中短期的基本面狀況如何呢?
如果追溯今年以來金屬價格的反彈,我們可以看到,需求的力量發揮了主要作用。中國創紀錄的金屬進口量無疑是金屬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更為關鍵的是,如此巨大的進口量,現貨市場中流通的金屬並沒有大幅度增加,這固然有部分囤積的因素存在,同時也反映了國內需求狀況相對良好。
隨著大量金屬的進口,國內金屬價格相對國際價格而言開始走低,從而使得國內套利進口的「窗口」被關閉。不過當中國進口量減少的時候,美國和歐洲的銅消費企業開始補庫,將銅需求的「接力棒」接到手中。
隨著經濟狀況的好轉,銅需求將保持目前的增長速度,這將對銅價形成穩定的支撐,從而限制其跌幅。
礦山新談判影響供給
未來幾個月內,金屬的供給將再次受到關注。因為智利、美國等國的數個礦山將面臨新的合同談判,而這很可能會影響金屬供應量的增長。
麥格理銀行在此前的評論中指出,年初至今,罷工行動沒有導致銅礦產出的重大損失。但是這種情況有可能發生變化。影響2009年銅礦供給年率達17%或270萬噸(基於麥格理2009年相關礦山年度預測數據)的合同需要重新談判。
而近期智利的一家銅礦罷工事件就成為推動LME銅價維持在6400美元高位的一個重要因素。
麥格理預期2010年全球銅將短缺20萬噸,並且市場對全球宏觀經濟環境的情緒在未來3~4個月裡將得到提升。價格已經反映了大部分的預期,但是罷工和供應的進一步中斷將使銅價走向另一個水平。
「對於想參與金屬市場,並且想進行中線投資的參與者而言,現在或許應該改變思路。去年的暴跌使很多投資者對待金屬,乃至整個商品市場的思路是『逢高拋售』,現在則應該『逢低買入』。」上海一私募基金負責人陸先生對CBN記者表示。
截至昨日北京時間21點,LME期銅價格報6416美元/噸,盤中一度跌至6347美元/噸。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