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國際石油價格波動與俄羅斯經濟增長》筆談三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2-24 16:24


作者王海燕(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國際部副處長、高級經濟師)本文摘自:《歐亞經濟》2015年第5期

從2014年6月起,國際原油價格持續逐月下跌,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自最高價每桶115美元曾一度跌至最低點每桶46美元,跌幅超過60%,創2009年年底以來最低水平。關於油價下跌,存在“陰謀論”和“市場論”兩種觀點。石油業內的專家大多支援“市場論”,提出世界經濟低迷導致石油需求萎靡和供應過剩、北美非常規石油產量快速增長、美國原油庫存不斷增加、美元進入升值周期、地緣政治衝突緩和等諸多因素是本輪油價下跌的主要原因牛犁:《2014年國際油價走勢回顧及2015年展望》,《發展研究》2015年第2期;常毓文等:《國際油價下跌特征及石油公司應對規則分析》,《國際石油經濟》2015年第3期;徐建山等:《國際油價下跌原因辨析》,《世界經濟與貿易》2015年第2期。。從經濟學原理看,原油的價格主要由供需關係、支付的貨幣(美元)價格、邊際開采成本和替代能源價格決定。當然,國際油價也會偏離供需基本面,甚至會反過來影響石油供需。在整個石油體系中,以市場為基礎的自動調節機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從近30年國際油價波動的情況來看,這種市場機制仍然比較脆弱。

國際油價的定價基礎有兩個方面,一是石油生產的成本和公司利潤,二是主要產油國的財政預算盈虧平衡點。關於定價機制,20世紀90年代后,由長期合約、現貨、期貨協同發展的石油市場交易形式初步確定。從最近10多年石油價格波動的情況看,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正在強化,可以說,當前的國際石油市場定價體系進入期貨定價時期。

(一)石油需求疲軟和供應過剩的雙重驅動及市場預期導致國際油價下跌

近30年來,國際石油市場快速發展,基本實現了供需均衡。近幾年的情況是石油供過於求。從需求方面看,2014年以來,除美國經濟保持穩健發展外,歐盟、日本經濟仍持續低迷,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導致全球石油需求較為疲軟。除經濟發展因素外,很多國家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以及替代能源快速發展也導致世界石油需求增量放緩。與此相關,從2014年10月起,國際能源署(iea)不斷下調2014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量至每日70萬桶,為近5年來的最低水平。2014年全年全球石油消費量為每日9 144萬桶,比2013年每日9 048萬桶增加96萬桶,低於此前10年的平均增量每日110萬桶(2012年世界石油消費量為每日8 914萬桶)。從供應方面看,世界石油供應出現過剩,2014年世界石油供應增量為每日180萬桶左右,遠超過最初預測的每日120萬桶。歐佩克產量平穩,全年產量超過每日3 000萬桶,9月原油產量甚至達到每日3 100萬桶,部分產油國如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等國的原油產量出現小幅上升。世界石油供應量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美國石油產量的大幅增加,前幾年美國石油產量的增長填補了中東利比亞、伊朗等國產量的下降,所以美國的產量增長並未相應提高世界石油供油量的增長,但是隨著利比亞戰亂的逐漸平息及伊朗核問題的松動,利比亞、伊拉克、伊朗等國的石油產量開始緩慢增長,整個國際市場的石油供應量因此顯著提高。當前,世界石油市場供需的再平衡主要取決於供應方的調整。

石油供需總體由略過剩轉向較為過剩,2014年開始明顯呈現供大於求,且供大於求的數量遠超過事先的預期,這是國際油價大幅下降的主要市場因素。

(二)歐佩克與美國或傳統產油國與新興產油國之爭是油價下跌的另一重要影響因素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立於1960年9月,2015年將迎來成立55周年,現有12個成員國日前有報導稱印度尼西亞將重新加入歐佩克,印度尼西亞曾是歐佩克創始國之一,因石油產量下降成為凈進口國后於2008年退出該組織。。在市場機制逐漸發揮作用的情況下,歐佩克逐漸喪失確定石油價格的支配地位,在國際石油體系中的地位也有所下降。2008~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歐佩克協調成員國決定大幅降低生產配額,即每天減產420萬~2 484萬桶,對提升油價起到了積極作用。面對自2014年6月開始的本輪油價下跌,歐佩克將討論應對油價下跌的會議拖到2014年11月才召開,且會議令人意外地通過了不減產的決定。在歐佩克“不作為”之后,國際油價進一步快速下跌。在2015年6月5日召開的歐佩克部長級會議上,參會各方認為,“目前市場在尋求平衡和穩定”,一致決定在未來6個月繼續維持每日3 000萬桶的最高日產量。有觀點認為,歐佩克不減產是希望以低油價支援全球原油需求增長,並在與美國頁岩油的競爭中保持市場份額。筆者支援這種觀點,“減產保價”或會促進美國頁岩油氣的進一步發展。

當然,也有觀點認為,歐佩克不是沒有“減產保價”的意愿,但是即便采取減產措施也無法達到保價的目的,因為歐佩克削減的產量很可能被其他非歐佩克產油國填補。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歐佩克成員國的石油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近45%,而近些年隨著美國等非歐佩克產油國產量的上升,到2014年歐佩克成員國原油產量的份額已降至40.9%。

另外,由於各成員國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不盡相同(分為海灣地區和非海灣地區),面對油價下跌,是“減產保價”還是“增產保份額”,歐佩克內部的分歧也較大。

得益於水平鉆井和水力壓裂技術的進步,近年來美國頁岩油氣產量大幅增長,“頁岩革命”成為國際油氣市場的新變量。美國能源資訊署(eia)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美國原油日產量為650萬桶,2013年升至746.5萬桶,2014年已達到870萬桶,年均增量超過每日100萬桶。美國能源資訊署在2015年1月的報告中預測,2015~2016年美國的原油產量將繼續增至每日950萬桶。目前,美國政府正在積極研究取消20世紀70年代制定的石油出口禁令,一旦解除這一禁令,由於美國石油產量的上升,美國將成為國際市場重要的原油出口國,對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傳統產油國將形成巨大的挑戰。

歐佩克成員國能承受的最低油價是多少?低油價是否會影響美國的頁岩油氣生產?根據級差地租理論,不同資源所有者因為其生產成本不同,在統一的市場價格條件下,各生產者獲得的利潤水平會不一樣。在石油領域,各個國家、各個項目的石油生產成本不盡相同,盈虧平衡點差異比較大。石油生產獲得的收益既包括石油開采商的投資回報,也包括產油國以稅費形式獲得的財政收入。有專家認為,油價下跌的底線是石油生產的盈虧平衡點。若油價低於盈虧平衡點,石油行業的投資將會大幅減少並導致產量下降。

“natixi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公司測算了國際油價在每桶70美元水平下各國石油生產的盈利狀況(見表2)。從表2中可以看出,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生產綜合成本(操作費和運輸費)最低,僅為每桶5美元;其他中東國家的綜合成本也不高,平均為每桶18美元;在此油價水平下,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等國也可獲得較好的經濟回報。當然,該公司的測算並沒有考慮石油開采向財政繳納稅費的支出。

美國頁岩油的生產成本如何?頁岩油的生產成本包括沉淀成本(礦權購置和鉆探成本)及運營成本(開采、加工、運輸和生產稅)。2014年11月,“scotiabank economics”對美國不同地區頁岩油開采成本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是美國82%的頁岩油生產盈虧平衡點在每桶60~61美元。“seeking alfa”公司測算了美國8家頁岩油開采公司2014年的生產總成本,有5家公司的生產總成本低於每桶50美元,另3家總成本在每桶70美元左右。隨著國際原油均價自2015年4月初以來升至50美元以上(見表6),多數美國頁岩油生產商都可獲得盈利。

國際油價的下跌有沒有引發美國頁岩油產量的下降?理論上,如果油價不低於運營成本,生產商將保持現有油井生產;僅當油價高於運營成本和沉淀成本時,生產商才會進行新的投資鉆探新油井。從目前情況看,油價下跌導致美國頁岩油新增投資大幅萎縮,鉆井數量減少。與常規油氣資源開采不同,一口頁岩油井約90%的產能會在油井開采的頭兩年釋放,因而要保持頁岩油產量需要不斷新增投資開鉆新井。2014年10月美國鉆機總數達到最高峰1 609臺,油田技術服務公司貝克休斯2015年6月中旬的報告顯示,美國近期的石油鉆機總數跌至635臺,為2010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已連續27周下跌,目前有超出一半的鉆井閑置。隨著新增投資減少和鉆機數量下降,2015年4月美國頁岩油產量停止增長,根據有關報告,5月美國頁岩油日均產量較4月下降約50萬桶,預計6月和7月產量將進一步下降。另一方面,低油價也迫使美國頁岩油產業加速采用新技術、提高鉆井效率,頁岩油開采單井產能不斷提升,開采的成本也在不斷下降,對油價的承壓能力進一步增強。在6月中旬舉行的美國能源大會上,與會專家認為,美國的頁岩油產業能夠順利度過此輪國際油價下跌,預計在2016年年中美國的頁岩油產量會恢復增長。

在此輪油價波動中可以看出,美國仍然是世界石油市場的主導力量。除因石油產量增加、進口減少等影響世界石油供應外,美國還通過調整儲備數量(戰略儲備及商業儲備)影響國際油價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當石油期貨價格跌至每桶40美元以下時,美國等國不斷增加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國際油價很快止跌回升。。具體而言,美國能源資訊署會定期發布庫欣地區(cushing)原油庫存量,作為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期貨交割基準地,該庫存量的增減對美國原油價格漲跌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大多數情況下,庫欣庫存高時(或預期增加)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價格會走低,反之油價走高。

(三)預期:國際石油市場中短期供應寬鬆,油價在波動中緩慢回升

過高的油價會導致需求減少並最終影響產油國的財政收入,而過低的油價將導致石油投資不足進而引發供應減少,影響消費國的能源保障。因此,產油國和消費國對穩定的國際油價有共同的認知,石油供需會在起伏中達到新的平衡點,國際油價也會在產油國與消費國(目前主要是歐盟、美國等經合組織國家)的博弈中達到相對穩定水平。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相對較低的油價符合美歐的戰略利益,對美國而言有利於鞏固經濟復甦態勢,對歐洲而言有利於提振經濟發展。因此,只要在低油價形勢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