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低碳經濟風生水起,新能源投資熱潮湧動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中國證券報)


9月份以來,新能源板塊行情持續升溫;週二晚間出爐的《中美聯合聲明》也明確提出向低碳經濟轉型,或將令此輪行情得以延續。整體來說,繼續看好低碳經濟及相關產業,尤其是作為發展低碳經濟核心的智能電網以及受政策大力支持的新能源汽車;同時,核能的發展空間依然廣闊;此外,儘管風能及太陽能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但隨著需求的回暖,其行業前景也值得看好。

低碳經濟的核心——智能電網行業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傳統電網由於不支持大規模間歇性電源與分佈式電源接入,輸電損失巨大,並且用戶側無法互動,不能滿足低碳經濟時代的要求。相比之下,智能電網作為先進信息技術和高級物理電網的充分結合,是解決未來能源輸送問題的理想方案,也是電網發展的大勢所趨。莫尼塔指出,智能電網將徹底改變人類對能源的使用習慣,是應用一切低碳技術的基礎和核心,將長期保持高速增長。

與此同時,智能電網作為節能減排和清潔能源介入的紐帶,是最具政策一致性的領域,大規模的投資計劃保證了2020年前全面建成智能電網,因而行業未來的增長較為確定。


具體來看,智能電網建設分三個階段推進,2009-2010年是規劃試點階段,主要制定發展規劃、技術和管理標準,進行技術設備研發及各環節試點工作,特高壓相關企業將顯著受益;2011-2015年是全面建設階段,特高壓輸電建設仍是重點,以數字化變電站為代表的二次設備將面臨巨大的市場空間;2016-2020年為引領提升階段,高級調度系統、全數字化變電站成為標準配置,智能電表將全面覆蓋,分佈式能源、實用型儲能裝置、電動汽車充電站將在主要城市廣泛應用。

目前我國的智能電網尚處於初期,未來5-10年內智能電網的高速建設將給國內的電力設備製造企業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那些擁有研發實力和核心技術的行業龍頭將在智能電網建設中全面受益。

興業證券分析師指出,除智能電表行業競爭相對激烈外,智能電網其他主要設備的技術壁壘較高,競爭環境良好,特高壓變壓器、開關、換流閥、數字化變電站、用電信息採集系統市場均有望形成寡頭壟斷格局。分析師建議投資者採取「抓住特高壓、數字化變電站建設兩條主線,兼顧用戶側智能」的投資策略,推薦特變電工、國電南瑞、思源電氣、國電南自、科陸電子。

另外,申銀萬國分析師還建議關注榮信股份和中天科技。分析師指出,榮信股份為柔性輸電技術(SVC 和可控串補等)的龍頭企業之一,若柔性輸電投資展開,其業績提升空間非常大;中天科技則生產智能變電站和智能配電網將採用的光纖電力復合纜。

建設項目 相關公司 智能電網相關業務 目前狀況

特高壓 特變電工 特高壓變壓器、電抗器、環流變 公司在特高壓變壓器與電抗器上佔有35.8%的市場份額,在換流變上的市場份額高達45%,將顯著受益特高壓建設。

天威保變 特高壓變壓器、電抗器、環流變 公司在特高壓變壓器與電抗器上佔有28.6%的市場份額,換流變市場份額達7%,受益明顯。

許繼電氣 換流閥 公司目前在換流閥市場上佔有份額23%,隨著該產品的國產化率提升,其受益程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平高電氣 特高壓開關 公司特高壓開關市場份額達33.9%,受益特高壓建設。國網成為其實際控制人後將有新的合作機會。

國電南瑞 智能調度、數字化變電站、用電信息採集系統 公司在智能調度高端市場具有壟斷地位、數字化變電站上具有明顯優勢,且具有國網背景,具備國網資產注入的潛力,將顯著受益智能電網建設。公司目前正在投建智能用戶採集系統,預計兩年內投產。

數字化 變電站

國電南自 數字化變電站、智能調度 公司在數字化變電站上具有顯著優勢,在數字化變電站的關鍵技術光電互感器上有領先優勢。

思源電氣 數字化變電站 公司具有同時生產一、二次設備優勢,在110kV 與220kV 數字化變電站技術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公司持有平高13.5%的股份,將受益特高壓與數字化變電站建設。

用電信息 科陸電子 用電信息採集系統,智能電表 公司佔有用電信息採集系統市場16%市場份額,能生產載波表與RS-485 接口電能表,將顯著受益於我國智能用戶端建設。

採集系統

相關上市公司在智能電網領域的業務情況

新能源汽車行情有望延續

新能源汽車股票的第一輪投資熱始於去年年底到今年3月份,隨後該板塊經歷了多達5個月的調整期,直到今年9月份,這股投資熱潮才再度席捲而來。據統計,9月份以來,安凱客車及福田汽車累計已分別上漲了82%及65.47%,分析人士指出,此輪新能源汽車的投資熱,更多的是建立在產業政策扶持力度確定性大大加強的基礎上,加上17日晚間中美聯合聲明中明確提出新能源電動車的倡議,預計本輪新能源汽車股的行情有望延續。

政策發力 行業前景光明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尚處於起步前期,各項技術尚不成熟,成本居高不下,企業研發投入和市場風險都很大,因此政府採取了政策指引與財政補貼相結合的方式,引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年初至今,除中央出台《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外,各地方汽車產業大省也紛紛出台一系列針對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扶持政策及發展規劃;同時,「十城千輛」示範工程的啟動,也加速了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過程。

同時,17日發佈的中美聯合聲明也提出,要讓兩國在未來數年有幾百萬輛電動汽車投入使用,基於中美兩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巨大投資,兩國政府宣佈在十幾個城市開展聯合示範項目,並努力開發共同的技術標準以推動此產業規模快速增長。

根據莫尼塔調研的Ener1(鋰電池製造商)提供的預測數據,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有可能達到700億美元。其中混合動力車為88億美元,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為316億美元,純電動車為296億美元。預計新能源汽車將沿著混合動力車——純電動車——燃料電池車的路徑發展。

重點關注動力電池及整車公司

新能源產業的價值鏈圍繞最為核心的電池業務(鎳氫電池及鋰電池)展開,並逐步延伸至電氣系統(驅動電機、控制系統)、整車(乘用車、客車)以及上游資源(鋰、鎳、稀土)領域。

湘財證券分析師指出,動力電池系統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核心。新能源汽車主要是對傳統汽車的動力系統進行更新與改造,在新增的動力系統中,電池系統成本占比高,對性能的影響大,技術也有待完善。而混合動力車、純電動車、燃料電池車的產業化,有賴於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和燃料電池技術的成熟。鎳氫電池和鋰離子電池是近期商業化與研發的重點。應用鎳氫電池的混合動力車目前全球銷量已超過了170萬輛,在混合動力車中佔據了主導地位。而鋰離子電池擁有較大的技術提升和成本下降空間,從長遠來看更符合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以及純電動車的要求,因此是各動力電池廠商當前研發的重點。

莫尼塔研究員也認為,鋰電池將是電動車普及最直接受益的行業。根據A123的預測,鋰電池市場規模在09年僅有3200萬美元,但到2015年將迅速增長至220億美元。

在鎳氫電池產業鏈中,分析師多看好下游電池組製造廠商。其中,科力遠與中炬高新等廠商在技術方面已有了一定的積累,有望受益於鎳氫動力電池的產業化進程。在鋰電池產業鏈中,分析師提示要關注正極材料與隔膜供應商。在鋰電池各種材料中,隔膜與正極材料的成本占比高,性能影響大、技術附加值顯著,盈利能力強。目前,國內各電池廠商正加大投資,開發相關產品。而杉杉股份、佛塑股份等就具備完整的產業鏈和領先的生產工藝。

此外,由於目前已明確了公共交通領域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標準,分析師認為,新能源客車整車製造商有望率先受益,福田汽車、中通客車、安凱客車、上海汽車、長安汽車等致力於獲得核心技術和產業化能力的廠商,可能將在未來佔領市場先機。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