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幅7.82%居首保險股投機漸濃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7月14日,以中國平安(601318.SH)為首的保險股表現不俗,對激發市場人氣及為上證綜指站上3145點立下了汗馬功勞。
大智慧行情系統顯示,全日保險板塊上漲7.82%,位列所有指數漲幅榜第一位。中國平安一度站上60元,最終收於59.57元,為去年5月12日以來的13個月新高。
有多位分析師將保險股上漲歸於兩個因素,一是保險公司業務結構調整使得內涵價值提高;其次是A股上漲有望使保險公司投資收益「重煥生機」。
不過,記者發現,中國太保的市盈率已達261.6倍,中國平安為66.9倍。東海證券分析師陶正傲認為,投機氣氛開始顯現。
業務結構調整效果初現
如果僅從已經公佈的保費收入看,三大保險公司並無異常。
7月13日,中國平安公佈了上半年未經審計收入,其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及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保費收入分別為733.5億元、1 86.1億元、4736萬元及5.28億元,與預期基本吻合。
儘管如此,各證券公司分析師均力挺保險股。
4月中旬,中金公司在其發佈的研究報告中,半年來首次對壽險行業A股和H股的整體評級上調至「審慎推薦」。此後,包括安信證券、海通證券、東北證券等在內的多家券商都開始推薦保險股。
東方證券研究報告認為,今年保險公司的承保業務或超預期。中國國壽、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前五個月壽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速為-4%、38%、-10%。不過,中國國壽和中國太保保費下滑源於產品結構優化。
以中國人壽今年一季度為例,從險種看,投連險和萬能險業務分別同比下降83.4%和25%;從銷售渠道看,過分依賴銀郵銷售渠道的狀況有所改善,個人代理業務保費收入1054.9億元,同比增長15.4%。從保單期限看,新單期繳保費同比增長28.8%,比新單業務保費增速高26.2個百分點。
在此基礎上,東方證券根據保單回報率、產品渠道結構、個險代理人和政策支持四大因素,預期國壽、平安和太保2009年FNBV增速為10%-20%、30%、23%,有望超越2008年16%、19%、21%的增速。
此外,財險方面,保監會重拳出擊強化監管,佣金和手續費稅前列支上限提升,降低行業綜合成本率。綜合成本率有望從105%降至100%以內,重現承保利潤。記者掌握的信息顯示,在局部地區,財險已實現整體盈利。比如, 1-5月,四川產險業承保盈利2773.95萬元。山東、重慶也有類似反應。
不過,東海證券分析師陶正傲認為,財產險業務對保險公司估值作用很少。
投資收益預期向好
投資收益預期大漲是保險股猛漲的另一因素。
陶正傲認為,大家一致認為股市好了,投資收益及收益率上升,股權投資收益帶動總投資收益率,超過公司本身的精算假設的投資收益率。
從今年二季度末特別是6月份以來,保險公司出現了明顯的加倉舉動。
根據保監會公佈的數據,4至5月,保險業資產配置中銀行存款規模增加390 億元,較一季度1917 億的淨增量明顯收窄,同期債券投資規模更出現負增長。中金公司分析師周光由此推算,保險公司二季度股票投資規模可能在投資浮盈持續增加和各公司主動加倉的雙重驅動下明顯增加,並預測,季末各上市壽險公司股權投資比重可望提升至13%-15%的水平。
此前更是有傳言稱,保險資金在通過基金申購的方式進入股票市場,大部分管理較好的基金公司都獲得了保險公司的申購,估計規模在50億左右。
假設A股持續向好,保險公司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此外,周光在報告中分析,短期內,一年期央票的重啟有助於穩定市場不斷高漲的通脹預期,但由此帶來的短端利率的提升亦可能進一步小幅推升中長期債券收益率。總體而言,這將為保險公司獲得合理的投資收益水平提供堅實基礎,儘管其短期內推高投資收益水平的作用可能不如股市顯著。
不過,陶正傲認為,現在保險三巨頭的股價已有高估的嫌疑。7月14日,中國平安的動態市盈率為66.9倍,中國人壽為33.8倍,中國太保為261.1倍。上海A股平均市盈率則為26.3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