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改革專利融資模式 打造“智慧財產權特區”
鉅亨網新聞中心
劉曉傑;肖青
在中小企業融資難成為常態之時,科教大省湖北正在努力尋找新通道。
8月8日,在湖北省專利權質押融資項目簽約會現場,有26項科技型企業專利與金融機構正式簽約,共計質押貸款融資超過10億元,突破了國內單筆專利權質押融資額度的最高記錄。
當日,湖北省副省長郭生練表示,通過建立國內第一家專利投融資綜合服務平台,湖北將繼續深化“專利+股權”雙質押模式,打造示範全國的“智慧財產權特區”。
對此,國家智慧財產權局保護協調司副司長張志成認為,“湖北模式”對全國開展專利質押融資工作具有示範帶動效應。
會議現場,湖北省智慧財產權局局長王東風承諾,將 “聯合出台指導全省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的指導意見”。
據其介紹,截至目前,湖北已與國家開發銀行湖北省分行等9家金融機構簽訂了153億元的專利質押貸款,其中僅今年前7個月已促成26家企業通過質押專利貸款10.8億元。
“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市場對這類融資模式需求很大”,某商業銀行金融創新部負責人表示,因為考慮到風險,金融機構不會大規模向輕資、初創型高科技類企業放貸。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作為新舉措,“權+股權”雙模式質押是可行的,但是這個舉措很難普及推廣。他指出,湖北專利數量全國靠前,“但專利商業價值評估的不確定性,使得這一質押模式很可能會難以被銀行接受”。
“權融資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文豪指出,由於存在“難估值”和“難處置”等問題,“在實際過程中,智慧財產權都會跟隨項目一起進入交易程序,權本身是很難直接交易”。文豪也表示,和國外中小企業更多依賴風投和天使基金等融資渠道不同,“權+股權”雙質押模式是解決國內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有效途徑。
專家們認為,政府除了推動基礎制度建設外,“更應該努力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適當簡化審批程序,提高融資效率”。
“對銀行而言,這本身就是一個業務創新,幫助我們更好鎖定未來的優質客戶”,上述金融機構人士表示,目前最需要的是政府出台更加積極的政策。
“要突破障礙,在合理規避風險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大智慧財產權融資力度”,郭生練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