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公租房為何"不差錢"?
鉅亨網新聞中心
財政部2月6日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加大保障房投入力度,確保不留資金缺口,此舉系為去年全國大規模投建保障性住房護航。重慶市在此領域內搶跑并至今領跑,為何就它“不差錢”?
重慶市自2010年初開始提出政府公共租賃房概念,簡稱公租房。
當地試圖通過在國內率先推出公租房制度,來改變國內當時的住房基本全部由商品房解決的“單軌制”問題。
當地政府將公租房的建設目標量化為“解決全社會30%低收入群體”,用10年時間投建4000萬平方米公租房,大致可供200萬人居住。原有計劃是10年建成,但實際推行半年后,因其商業模式得到驗證,很快提升為3年建成。
折算下來,重慶每年需投建約1650萬平方米公租房,此指標在2010年及2011年都得以兌現,且該市在2011年已經有幾萬人入住2010年修建好的幾個公租房小區。
為什么重慶能率先解決資金問題?
首要原因在于當地政府多年前就已經構建了一套對房地產市場的把控體系:該市政府在2006年時就將土地一級市場全部上收至市政府,且一級土地市場的儲備收益由政府授權給幾家政府投資公司把控,房地產開發商無權向農民或舊城改造區代征并儲備土地,這使得重慶市政府在率先搞公租房建設時,可以以接近每畝只有幾萬元征地價格的成本投建巨量公租房。
重慶市用3年時間投建4000萬平方米公租房(包括廉租房在內),總耗費資金匡算下來需1000億元,重慶采取“1+3”的模式籌措資金,能夠確保建設資金動態平衡。
所謂“1”就是由財政出資300億元,“3”是指除財政外的約800億元融資,有三種融資還款來源:出售400萬平方米為公租房配套的商業用房,可回籠資金約400億元;承租5年后,出售約三分之一的公租房的有限產權,可回收約400億元;而每年收取的公租房租金剛好可以平衡貸款本息。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此前的調查,重慶市公租房住戶中有購買公租房有限產權(本處特指出售價低,僅為成本價每平方米2500元至3000元,但購買人退出時只能轉售給公租房管理局,該類住房的增值部分只按銀行年利率嚴格計價)意向的人超過90%,這意味著重慶市政府未來在公租房領域幾乎沒有任何財務壓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