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企執行總局禁令 歐盟碳稅影響難料
鉅亨網新聞中心
根據國務院授權,中國民用航空局近日向各航空公司發出指令,未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禁止中國境內各運輸航空公司參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禁止各運輸航空公司以此為由提高運價或增加收費項目。中國航協則提出了具體的“三不政策”,即不參加歐盟碳市場交易,不向歐盟管理成員國提交監測數據,不與歐盟談判交易優惠條件。
對此,東方航空(600115)董事會秘書羅祝平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民航總局的指令,實際上就是禁止各大航空公司私下與歐盟方面達成妥協性的協議。對于這個指令,國內企業首先要無條件執行。至于歐盟方面的壓力以及對國際航線未來運營的影響,目前不在考慮范圍之內。
據國際航協統計,按歐盟碳排放征收方法,預計中國民航業到2020年將向歐盟支付超過30億元人民幣,9年累計支出將達176億元人民幣。中國航空法律服務中心首席專家張起淮分析,飛往歐洲的中國航企有60%的碳排放將不得不從市場上通過拍賣方式獲得,比歐盟本土航空公司的費用將高出4倍以上。如果以此計算,2012年中國航空公司需要支付7.43億元的碳排放稅。
據了解,國內三大航空公司中,目前國際航線占比最大的為中國國航(601111)。受歐債危機的影響,2011年上半年該公司國際客運的整體客座率為78.25%,同比下降已達2.95個百分點。與此對應的是,公司2011年上半年的國內市場客座率達到82.43%,同比提升4.35個百分點。此次歐盟碳稅的實施,對公司國際業務的運營來說,可能會雪上加霜。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研究員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對處于擴張期的中國航空公司而言,應該不會因為碳稅而放棄歐洲航線。經他估算,如果把所謂的“碳稅”成本均攤到每批次赴歐航班的每一位乘客身上,單位成本的增加大概不到100元人民幣。相比3000元左右的票價,航空公司完全可以通過對票價折扣率的微調來實現成本轉嫁。在他看來,目前民航總局的最新指令,實際上已上升到外交層面。未來對國內航企歐洲航線運營的影響,已很難在經營層面預測。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