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本周2萬億限售股解禁 A股影響幾何?

鉅亨網新聞中心


根據滬深交易所安排,本周兩市共有29家公司的1627.22億解禁股上市流通,解禁市值達到2.0026萬億元,創下歷史最高水平。其中,中國石油解禁規模占到解禁總市值94.3%。不過,分析人士多認為無套現壓力。

綜合媒體11月8日報道,根據滬深交易所安排,本周兩市共有29家公司的1627.22億解禁股上市流通,解禁市值達到2.0026萬億元,創下歷史最高水平。首次解禁的中國石油(601857)解禁規模占到解禁總市值的94.3%。分析師普遍認為,中石油的減持壓力并不大,預計對市場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根據Wind資訊統計,在11月8日~12日當周,兩市共有包括中國石油在內的29只限售股將解禁上市,按照上周五的收盤價計算,解禁總市值約達到2.0026萬億元,創下單周解禁量的新高。

其中,中國石油的母公司中石油集團持有的1575.22億股A股上周五限售到期,今日(8日)開始上市流通,按上周五收盤價11.99元計,涉及市值約1.888萬億元,占本周解禁總量的94.3%。數據顯示,本次解禁后中國石油仍剩余4億股限售股,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持有。


不必太擔心解禁潮壓力

很多人存在這樣一個看法,限售股解禁日=股票大量賣出=股價大幅下跌,因此,一說解禁很多人就開始擔心。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從2005年股改以來,限售股解禁早已不是新鮮事。如果統計一下歷史上每次限售股解禁日的表現,就會發現解禁首日大量拋售股票的情況很少,股價大幅下跌的情況同樣很少,反而經常出現解禁日股價大幅上漲的情況。

可以說,中國石油限售股解禁對市場沒有實質性的拋售壓力,只有心理壓力。這次的解禁部分是大股東中國石油集團持有的限售股,出于控制權需要,不會輕易賣出。股改5年以來,還沒有一起央企大股東拋股票的案例,更何況中國石油這樣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企業。

隨著下周一限售股的解禁,中國石油變成全流通公司。不過,全流通不等于全拋售,這部分限售股不可能賣出,因此中國石油下周的實際流通股數量與之前并沒有區別。就在上個月,建設銀行與中國神華近萬億元市值的限售股解禁,對市場也沒什么影響。

A股真正邁入全流通時代

中國石油全流通,還具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國石油是A股市場總市值最大的股票,達1.8萬億元左右,在上海股市總市值的占比在10%左右。排名第二的工商銀行,占比在5%左右。但是,在流通市值前十大股票中卻找不到中國石油,因為中國石油流通A股只有40億股,流通市值只有400多億,和總市值相比差一大截。全流通之后,中國石油的總市值與流通市值一樣,將大大增加滬市的流通股比例,流通股股本占總股本比例將達70%,流通市值增加幅度會更大,中國石油全流通后,滬市流通市值接近總市值的80%。

中國石油全流通后,滬市總市值最大的10只股票中,只有農業銀行(601288)還不是全流通股票。農業銀行占滬市的總市值4%左右,位列第三。該股今年上市,全流通要3年后,但其總市值要比中國石油少了一半。

由于滬深股市不斷有新股上市,而按目前規則,大股東解禁一般需要3年。因此,滬深股市很難做到100%的全流通。超過70%流通,基本上就可以算全流通了。從這個意義上說,下周一隨著市值最大的中國石油進入全流通,宣告滬深股市邁入真正的全流通時代。

可以說,從2005年股改以來,經過持續多年的努力,不斷完善各種規則,中國的A股市場在各方面已經與全球股市接軌了,為中國A股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打下了基礎。除了目前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因而外國投資者不能直接購買A股股票,從其他方面看,我們的A股市場已經是一個世界性的市場了。目前A股市值已經占據全球股市前三位,經過20年的迅速發展,中國A股市場已經從一個試驗田變成全球的重要市場。

整體市盈率與成熟股市接近

滬深股市上市公司已達2000家,和全球主要股市相比不算少了;總市值已位居全球前三位,這個規模與中國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基本一致。由于中國的大部分大型公司已上市,因而上市公司的經營已經逐漸反映中國經濟的狀況,占GDP的比重越來越大。股市作為經濟晴雨表的功能會逐漸體現。

而且,滬深股市的估值水平已與成熟市場比較接近了,剛結束的上市公司三季報體現了這一點。滬深兩市1997家上市公司的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總額12.27萬億元,相當于同期我國GDP總量的45.66%,可比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7.35%;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總額1.2萬億元,同比增長35.25%;加權平均每股收益0.375元。

令人欣喜的是,這個業績是史上最好的。從凈利潤總額看,歷史最高的是2007年,那年上市公司凈利潤總額不到1萬億元。2009年打破了這個紀錄,上市公司實現的凈利潤總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達1.085萬億元。今年前三個季度,上市公司實現的凈利潤總額已超過去年,顯然今年將創歷史新高。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375元,也是史上同期最高。

凈利潤總額增加,有上市公司數量增加的因素。和去年年報1836家公司相比,今年三季度公司數量增加了161家,不過大多為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它們凈利潤較低,對總額影響不大,影響大的是農行等大公司。我們扣除農業銀行、光大銀行(601818)等幾家今年上市的大盤藍籌公司,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總額依然超過1.1萬億元,仍然超過去年全年的水平,可見,今年上市公司業績的增長是實實在在的。

由于業績創新高,使得滬深股市目前估值水平處于歷史低位。預計今年滬深上市公司全年凈利潤總額將達1.6萬億元,10月底滬深股市總市值27萬億元,以此計算滬深股市整體市盈率僅16.87倍,處于歷史低位,與全球成熟市場基本一致。

滬深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創新高,主要依靠的是大盤藍籌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總額超過100億元的公司總共只有17家,但這17家公司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總額合計為7388.8萬億元,占全部上市公司凈利潤總額的61.57%,而這17家公司凈利潤比去年同期增加1698.6億元,其中11家銀行業績全部創出歷史最好水平。如果沒有這些大公司的業績增長,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增長是不可能實現的。因而,中國石油這樣的公司進入全流通時代,并不會影響市場的估值水平,反而會成為市場的中流砥柱。

(吳蘭蘭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